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28卷 8期
刊出日期:2011-08-15

路网研究
 
       路网研究
1 地震波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周学明,李庆春,李志华,马 婷
研究目的: 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通过弹性波一阶速度 - 应力方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实现了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并采用完全匹配层( PML) 吸收边界来消除边界反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研究结论: 通过模型的正演计算和复杂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为地震勘探选择采集参数,优化观测系统提供依据,以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有效地解决铁路勘察过程中的地质问题。
2011 Vol. 28 (8): 1-6 [摘要] ( 2556 ) HTML (1 KB)  PDF  (1164 KB)  ( 194 )
7 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群防灾救援疏散设计研究
颜志伟
研究目的: 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群由三座隧道、两座桥梁组成,其中最长的隧道为大瑶山一号隧道,长度为 10. 081 km,因此采用了单洞双线隧道方案。然而,该隧道群总长度达 24. 702 km,与双洞双线隧道相比,其运营期间的防灾救援疏散条件存在先天不足。为了合理设置大瑶山隧道群防灾救援疏散设施,保证旅客运输安全,需对该隧道群的防灾救援疏散方案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长大隧道运营期间防灾救援疏散设计的分析研究,结合大瑶山隧道群所处地形条件及外部道路情况,提出了大瑶山隧道群利用施工辅助坑道作为隧道紧急出口、在大瑶山一号隧道出口与二号隧道进口之间的黄土湾大桥露天场地设置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思路。该设计方案可确保长度 20 km 以上的单洞双线隧道群满足运营期间的防灾救援疏散要求; 与双洞双线隧道相比,还可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投资。
2011 Vol. 28 (8): 7-12 [摘要] ( 2650 ) HTML (1 KB)  PDF  (527 KB)  ( 263 )
13 物探技术在越岭隧道选线中所发挥的作用
郝 明,李志华
研究目的: 铁路越岭段工程艰巨,且直接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投资和施工安全等重大问题,往往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越岭段线路高程大、隧道埋深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靠大面积区域地质调绘和钻探等地质手段很难查清方案地质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的作用是我们铁路勘探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集通线越岭段勘探为例,研究物探技术在铁路隧道选线所发挥的作用。
研究结论: 物探技术能够查明隧道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下水发育情况,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依据; 科学指导钻孔布设并大量减少钻探数量; 大大地降低勘测成本,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勘测质量。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作用凸显。
2011 Vol. 28 (8): 13-17 [摘要] ( 2621 ) HTML (1 KB)  PDF  (814 KB)  ( 419 )
18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甘塔斯隧道的应用实例
曹 峰,范春林
研究目的: 中国在阿尔及利亚承揽的阿尔及尔至奥兰铁路项目,是该国北部环地中海经济区的重要路网组成部分,铁路全长 55 km,连接首都及主要工业区。甘塔斯( Ganntas) 隧道是本线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全长7. 342 km,穿越甘塔斯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该国先后邀请意大利、法国等多家勘察机构,研究数十年,一直无法实施。为了解该隧道及全线的地质概况,我国于 2008 年该项目中标后,选派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常驻现场,重点使用了综合地质勘察方法。
研究结论: 查明了该隧道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情况,取得了 RQD、Q max、裂隙发育程度等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参数,依照法国围岩分级方法,得出岩体质量总分 RMR 值,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应在国外工程中重点推广使用。
2011 Vol. 28 (8): 18-22 [摘要] ( 2641 ) HTML (1 KB)  PDF  (361 KB)  ( 121 )
23 高速铁路空沟隔振数值分析
肖世伟,雷长顺,郭 超,闫澍旺
研究目的: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大量建设,其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空沟因其施工方便且隔振效果相对较好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采用数值分析研究空沟的深度、宽度及荷载的频率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论: 使用无限元和黏弹性边界模拟半无限空间能取得较好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空沟的深度在 1. 0 ~4. 0 m 时对隔振效果影响显著,宽度对隔振效果影响不大,空沟对近场隔振优于远场隔振。幅值一定,高频荷载作用下空沟具有更好的隔振作用,低频荷载作用下较深的沟深才能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
2011 Vol. 28 (8): 23-29 [摘要] ( 2530 ) HTML (1 KB)  PDF  (710 KB)  ( 280 )
30 碎裂玄武岩夹凝灰岩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讨
杨 英
研究目的: 以大丽铁路禾洛山隧道为例,研究了碎裂玄武岩夹凝灰岩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通过综合各种手段的超前预报资料,提出准确的预报结论和适宜的工程措施,及时指导隧道施工,减少和规避施工地质灾害风险。
研究结论: ( 1) 勘察期间,对隧道浅埋地段采用高密度电法、对隧道深埋地段采用 CSAMT 法进行地面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施工期间,采用地质调查法、TSP 法、超前水平钻等进行洞内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 综合分析各阶段、各种方法手段的超前地质预报资料,提出最终预报结论和工程措施建议,及时指导施工。( 3)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2011 Vol. 28 (8): 30-35 [摘要] ( 2539 ) HTML (1 KB)  PDF  (362 KB)  ( 96 )
36 桩基岩溶注浆模型高密度电法二维正演模拟
张 吉,师学明,辛民高
研究目的: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岩溶注浆质量无损检测方法,为使该方法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本文采用 RES2DMOD 软件( 版本号 3. 0) 对桩基岩溶注浆地质 - 地球物理模型进行了高密度电法二维正演数值模拟。
研究结论: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完整注浆体和岩溶注浆缺陷在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图上均有反应,分别为高阻异常和低阻异常。温纳装置高密度电法对于异常的反应相对明显,异常的范围比较大,但幅值相对较小; 施伦贝谢装置对于异常的反应幅值较大,但范围较小,且呈垂向分布,相对不易识别。
2011 Vol. 28 (8): 36-41 [摘要] ( 2588 ) HTML (1 KB)  PDF  (1189 KB)  ( 209 )
42 路基桩板结构平面简化法则及解析计算
丁兆锋
研究目的: 桩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结构,结构形式较为复杂,目前推广和应用路基桩板结构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并采用合理的解析计算方法求解结构内力和变形。本文基于“等效代替框架法”原理给出各种形式的路基桩板结构的平面简化法则,建立平面杆件计算模型,综合“刚度法”和“地基系数法”给出了通用的求解桩板结构内力及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并以托梁式桩板结构为例阐述解析计算的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具体求解思路。
研究结论: 目前用简化的平面杆件力学计算模型来代替桩板结构实构是可行并且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给出的综合利用“刚度法”以及“地基系数法”求解平面杆件力学模型的结构内力的解析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桩板结构,所求解的结构内力结果是合理可靠的,可以作为设计的控制解。
2011 Vol. 28 (8): 42-46 [摘要] ( 2585 ) HTML (1 KB)  PDF  (448 KB)  ( 250 )
47 武广高铁红黏土路堑基床动响应现场测试与分析
邬 强
研究目的: 路基基床承受列车和轨道荷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对路堑基床在高速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对于正确的进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结论: 通过动响应现场实测,研究了时速 300 ~350 km 的机车通过武广高铁红黏土路堑基床时的动响应规律。分析了不同方向列车行驶条件下,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动应变、动应力沿基床横向、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 竖向测试断面上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动应变、动应力等动响应参数均随深度增大而衰减; 横向测试断面上,右线车作用下基床动响应近似呈倒“V”字形变化,左线车作用下随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与有砟轨道基床动响应测试成果对比表明: 同等条件下,无砟轨道基床动响应小于有砟轨道,且无砟轨道下动响应衰减速率慢,影响深度大,因此建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床厚度取 5. 0 m 左右。研究结果对其它高速铁路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11 Vol. 28 (8): 47-52 [摘要] ( 2815 ) HTML (1 KB)  PDF  (512 KB)  ( 226 )
53 深圳土体蠕变特性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王 坤
研究目的: 为研究土体蠕变特性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深圳某车站深基坑工程,通过室内三轴蠕变试验,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得出了土体蠕变引起的基坑开挖时间敏感性,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研究结论: 通过对典型断面的数值模拟,重点阐述了深圳地区特定土体的蠕变特性,为本工程的安全施工、保护周边环境及预测长期变形提供了理论基础。蠕变前后支护结构变形增大近 16%,临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增大了近 21%; 得出的具有适用性的 SSC 模型计算参数,对本地区类似基坑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1 Vol. 28 (8): 53-57 [摘要] ( 2571 ) HTML (1 KB)  PDF  (728 KB)  ( 277 )
58 太峪隧道含水地层施工研究
高延平
研究目的: 太峪隧道含水地层整体性较差,施工难度大,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正确认识该套地层以及研究适宜的支护衬砌参数,保证隧道工程通过该套地层隧道施工的安全合理。
研究结论: ( 1) 太峪隧道含水地层成因复杂,地层具有一定的压密性,但作为下更新统地层却胶结程度差,丰富的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影响很大。( 2) 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且赋存地下水,施工中必须严格注意围岩及涌水量的变化,随时调整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安全。( 3) 对未来其他项目可能会遇到类似地层的施工应审慎对待,切不可轻视,做到有备无患。
2011 Vol. 28 (8): 58-61 [摘要] ( 2512 ) HTML (1 KB)  PDF  (473 KB)  ( 122 )
62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间桥隧连接结构探讨
张 剑
研究目的: 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 1. 6 万千米以上的客运专线,而位于中西部山区的高速铁路需修建大量的桥隧工程,且大多桥隧相连、成群分布,高速列车运行对安全度要求极高,乘客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两隧道间因地形条件及线路走向限制,明线间隔距离很短时,有必要对是否在桥上部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及其结构型式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运营安全和提高乘客舒适度。
研究结论: ( 1) 两隧道洞口间距大于 250 m 时可将隧道看成独立隧道。小于 250 m 时,单列车通过隧道群中的每一座隧道时引起的车内压力波动相互间有影响,之间加设连接结构可降低车内 3 s 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有利于改善车内舒适度环境,可缓解列车频繁进出隧道,“黑洞”和“白洞”效应引起的乘客视觉疲劳问题。( 2) 隧道洞口坡面陡峻,存在危岩落石危害时,在采取坡面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小粒径落石对运营安全的威胁。( 3) 连接防护结构采用柔性防护网钢结构,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优点,在进行落石冲击试验后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2011 Vol. 28 (8): 62-67 [摘要] ( 2547 ) HTML (1 KB)  PDF  (921 KB)  ( 428 )
68 中外铁路水下长隧道消防系统对比研究
黄 盾
研究目的: 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铁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对越江、越海铁路水下长隧道工程消防系统设计技术标准的需求日趋紧迫,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拟为铁路水下长隧道的消防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结论: 对广深港客运专线珠江狮子洋隧道和英法海峡隧道消防系统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狮子洋隧道在消防硬件系统配备更加完善,灭火的效率和可靠性有保证; 消防的水量、水压保证设施到位; 消防设施的监控力度加强,监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其它辅助设施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2011 Vol. 28 (8): 68-72 [摘要] ( 2545 ) HTML (1 KB)  PDF  (217 KB)  ( 588 )
73 客运专线电力 SCADA 系统通信组网方案解析
赵 晟,俞靖波
研究目的: 为保障客运专线供电的可靠性,各电力箱变需将现场信息传至电力 SCADA 系统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接受中心下发的各种控制命令。而客运专线沿线电力箱变数量众多,传统的电力 SCADA 系统通信组网方案已不适应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出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客运专线电力SCADA系统通信组网方案,并对其原理进行解析。
研究结论: 客运专线电力 SCADA 系统为汇聚型业务,在逻辑上是一个星型网络; 由于客运专线电力箱变数量太多,不能采用点对点 EPL 组网方案,必须对传输带宽进行收敛; 综合考虑客运专线传输系统的组网方式和电力 SCADA 系统的通信需求,可采用 EPL 与 EVPL 相结合,分层汇聚收敛的方式传送电力 SCADA 系统信息,构成一个逻辑上是星型但物理上是树形的网络; 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便于维护管理,是客运专线电力 SCADA 系统通信组网方案的最好选择。
2011 Vol. 28 (8): 73-77 [摘要] ( 2543 ) HTML (1 KB)  PDF  (556 KB)  ( 277 )
78 基础与结构共同作用在虹桥枢纽中的应用分析
张建新,孙俊岭,王 坤
研究目的: 针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结构体系复杂、柱底反力极不均匀、基础与结构刚度相差不大的实际情况,传统计算方法已不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特别是对上部结构影响很大,本文对基础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构和基础的计算结果及原因,以期找出适当的方法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
研究结论: 对于基础与上部结构刚度差别不大,柱轴力极不均匀的结构,应采用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的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方法进行分析。基础对结构的影响程度与基础、结构的相对刚度有关,基础刚度越大,影响越小。对于目前综合交通枢纽中大柱网加填充柱网的结构来说,基础的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2011 Vol. 28 (8): 78-85 [摘要] ( 2533 ) HTML (1 KB)  PDF  (998 KB)  ( 361 )
86 地铁车辆段带上盖接触网悬挂方案研究
王财华
研究目的: 从架空接触网的各种悬挂分析入手,根据轨行区的净空高度设计值( H) ,提出适合车辆段带上盖条件下的接触网设计方案,这种方案融合常规接触网的各种单一设计标准,不仅在系统上满足安全可靠性、技术合理性的要求,而且功能适用性强、美观性好,并且因优化资源配置而使经济投资更加合理,这种新的模式可以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研究结论: H≤6. 5 m,采用刚性悬挂; 6. 5 m < H≤8 m,采用地面立杆与顶板悬挂相结合的方式; H >8 m,采用地面立杆腕臂柱悬挂。
2011 Vol. 28 (8): 86-90 [摘要] ( 2548 ) HTML (1 KB)  PDF  (415 KB)  ( 96 )
91 上海地铁 2 号线东延伸接拨段轨道设计研究
韩义涛
研究目的: 上海地铁 2 号线既有线和 2 号线东延伸在龙阳路与张江高科区间的高架梁上完成拨接,为国内首次在高架梁上整体道床的拨移工程,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本文结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阐述整体道床拨移工程的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研究结论: 针对该工程封锁时间短、精度要求高、首次实施等特点,比选多种设计方案。3 号梁采用了在既有轨枕间浇注承轨台方案,4 ~7 号梁道床采用在梁场预制纵向短枕承轨台的方案,无缝线路采用现场焊接方案,并成功实施拨移工程。该工程对整体道床改造、维修方法的探索,对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路与既有线的轨道拨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1 Vol. 28 (8): 91-95 [摘要] ( 2740 ) HTML (1 KB)  PDF  (587 KB)  ( 201 )
96 长沙市轨道交通芙蓉广场站地下空间设计
陈朝晖
研究目的: 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深入、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本文试图结合地铁交通网络的高效与便捷,来进行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 在设计上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表达湖湘文化的悠久和绚烂。
研究结论: ( 1) 通过地下空间二层与地铁站厅层相连通,实现了人行交通的无缝对接,做到了站商一体。( 2) 结合广场的中庭采光来营造地下空间的舒适环境,将阳光引入地下商场,为市民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舒适的魅力空间。( 3) 在地下空间设计中还应考虑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
2011 Vol. 28 (8): 96-101 [摘要] ( 2589 ) HTML (1 KB)  PDF  (1110 KB)  ( 265 )
102 无锡地铁 1 号线跨沪宁高速公路方案设计
赵志军
研究目的: 沪宁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动脉,无锡地铁 1 号线跨沪宁高速公路桥梁方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桥梁的功能、景观、车辆通行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桥梁跨越沪宁高速公路的可行性。作为无锡市的重点工程,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结论: 文章分析了钢箱梁、连续梁、钢桁梁 3 种桥型的优缺点,从施工难度、对交通的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比各方案的优劣,确定了转体施工连续梁是最适合本项目的桥跨型式。该方案满足线路的使用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较小,造价较低,施工简单,后期养护维修费用少,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 Vol. 28 (8): 102-106 [摘要] ( 2572 ) HTML (1 KB)  PDF  (529 KB)  ( 128 )
107 深圳地铁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启示
陈 煜
研究目的: 深圳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运营以来,客流处于全国最好的水平,部分车站的客流已经接近设计水平。若运营中出现客流超出运输能力的情况,会对地铁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为规避运营风险,需对实际客流较之设计客流进行校验,对可能导致客流断面激增的因素进行预估。
研究结论: 本文以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统计数据和设计资料为基础,重新审视其设计时的客流预测结果,系统地定性分析了客流高断面超出设计水平的影响因素,得出深圳地铁客流将在网络化以后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结论,建议地铁公司应适当增加车辆配置以应对客流的快速增长。
2011 Vol. 28 (8): 107-111 [摘要] ( 3789 ) HTML (1 KB)  PDF  (599 KB)  ( 1180 )
112 深圳地铁 3 号线横岗车辆段双层总平面布置分析
徐久勇
研究目的: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的土地利用资源越来越少,地铁车辆段双层布置可大量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本文结合深圳地铁 3 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总平面的布置情况,对地铁车辆段双层布置后总平面的相应调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结论: 车辆段双层布置后,虽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对总平面布置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提出在车辆段双层布置后,应增加一定的设施和运营管理措施,以提高出入段能力和洗车能力,满足运营的需要; 可为以后车辆段双层布置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2011 Vol. 28 (8): 112-115 [摘要] ( 2603 ) HTML (1 KB)  PDF  (573 KB)  ( 458 )
116 基于财务分析的城际铁路建设条件研究
朱 颖,张小强,金 琰,廖 勇
研究目的: 城际铁路在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的同时也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际铁路的建设与否、建设时间都直接关系到其自身运营的经济效益和在沿线产生的社会效益。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本文在大量查阅资料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财务分析的手段,建立城际铁路运输收支平衡模型,探索城际铁路建设的客流密度条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际铁路的建设条件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论: 城际铁路的建设条件应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在社会经济的差异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按照地区差异分别建立不同的建设条件。通过建立模型,得出东部地区的建设条件为: 近期客流密度须达到 1 600万人公里/公里; 中部地区的建设条件为: 近期客流密度须达到 1 200 万人公里/公里; 西部地区的建设条件为: 近期客流密度须达到 1 000 万人公里/公里。
2011 Vol. 28 (8): 116-120 [摘要] ( 2728 ) HTML (1 KB)  PDF  (208 KB)  ( 110 )
121 UIC 标准限界及相关问题计算研究
雷中林
研究目的: 国际铁路联盟( UIC) 主要制订适用于其所有成员国的通用性、基础性或涉及多个专业间接口的国际标准,主要包含产品标准及过轨标准,而 UIC 限界标准就是通用性的过轨标准,其理解显得尤为重要。UIC 限界标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动态限界的基准轮廓线的理解,国铁规范没有相对应的概念。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 UIC 规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完善我国高铁标准体系和加快实施我国高速铁路要“走出去”战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结论: UIC 规范和国铁规范双方关于限界规定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UIC 标准的动态限界的基准轮廓线是规定的固定值,是用来确定机车车辆制造限界和沿线建筑设备接近限界的轮廓线; 而国铁标准的“建筑接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按照规定是确定值,以此来反算“车辆动态包络线”,因此我国限界规范体系应该做一些适当完善,某些具体设计参数规定不能过于硬性,多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计算过程以及新的理念,保持设计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011 Vol. 28 (8): 121-125 [摘要] ( 2684 ) HTML (1 KB)  PDF  (314 KB)  ( 562 )
126 应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评价直通运输实施条件
吕 叶,俞 添
研究目的: 实施国铁和企业之间的直通运输,可以实现铁路运量的持续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开展直通运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企业开行直通运输的实施条件,以决策企业是否适于开展直通运输。
研究结论: 对于企业是否宜于推行直通运输,可以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有关影响因素建立评价因素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评语集,再将由此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和各因素的权重集通过加权平均算子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最终得到决策结果。本文通过实例计算,证明综合模糊判断法能够为直通运输的实施与否提供较有效的决策依据。
2011 Vol. 28 (8): 126-129 [摘要] ( 2546 ) HTML (1 KB)  PDF  (599 KB)  ( 132 )
130 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何 宁,王喜军
研究目的:交通工程行业由于其核心产品一般为特大型、单件或小批量、寿命要求极长的显著特征,其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与整个社会经济中各种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相比较更具独特性。本文意图通过对基于行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的形式、动力和机制等各种要素的分析,得到一个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确有实效,适用于交通工程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有助于从事交通工程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扩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研究结论: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企业运行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结合我国的国情与交通和建筑行业的特点,结合交通工程企业的自身条件与发展目标和环境,选择恰当的创新模式,培育和积累企业内部动力,引进和利用企业外部动力,健全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创新管理水平,扎扎实实地构筑町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使技术创新成为交通工程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劲引擎,为交通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 Vol. 28 (8): 130-136 [摘要] ( 2585 ) HTML (1 KB)  PDF  (619 KB)  ( 112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