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0年 2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0-11-15

路网研究
 
       路网研究
1 客运专线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分析
汪 江, 卢国胜
研究目的:对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某客运专线路基的沉降分别采用工程上常用 的 4种预测方法:双曲线图解法,双曲线法,三点法,指数法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五次多项式对实测沉降数据进行磨光处理,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由测量带来的误差以及实测沉降数据的非等时距性,为类似地基处理方式的沉降预测提供借鉴。
研究结论: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可以避免因环境等,带来测量误差,使沉降曲线变得光滑;避免了因观测的不等时性而带来的选点困难;从四种预测方法的结果看,三点法预测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也最大,双曲线法预测结果最大。
2010 Vol. 27 (11): 1-4 [摘要] ( 2508 ) HTML (1 KB)  PDF  (411 KB)  ( 102 )
5 临潼大水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姚 勇,高加成,姚文花
研究目的:大水沟位于西安临潼区,大水沟泥石流是典型暴雨型泥石流。以其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其流域特征、成因特征,选用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其主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二简捷、实用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模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保了权值的准确性。泥石流危险性模型的建立可为泥石流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泥石流可能发生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平均比降、影响区人口密度、24 h最大降雨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等9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是合理、可行的。利用模型对大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为高危险。评价结果与大水沟泥石流的危害现状及活动趋势非常吻合。证明该模型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沦 和现实意义。
2010 Vol. 27 (11): 5-9 [摘要] ( 2552 ) HTML (1 KB)  PDF  (402 KB)  ( 328 )
10 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地基热稳定性研究
杨永鹏, 宋曦
研究目的: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在正温油品的影响下,将对多年冻土地基产生扰动,形成融化圈。同时,多年冻土的融沉及活动层的冻融对管道地基工程造成破坏,引起管道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影响输油管道的安全。本文通过建立埋地式输油管道融化圈计算模型,计算出融化圈的厚度,并提出地基处理方法;为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敷设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计算分析和研究,根据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的融化圈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出融化圈大小;研究得出利用粗粒土换填加保温板形式对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的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输油管道融沉冻胀量,保证管道地基的稳定。
2010 Vol. 27 (11): 10-13 [摘要] ( 2497 ) HTML (1 KB)  PDF  (436 KB)  ( 129 )
14 长螺旋机施工CFG桩完整性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常聚友, 李蓉仑
研究目的:通过阀门式长螺旋机施工的CFG桩径0.5 m、桩长5.2 m、混凝土标号为C30,桩端置于中风化砂岩的CFG桩完整性检测,发现完整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中,各桩端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不同,其振幅的大小是否与桩端的嵌固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论: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与桩端的嵌固程度有关;以采用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之比的反射振幅系数n,分析CFG桩端的嵌固程度和单桩极限承载力高低,即n=0.1—0.2桩端嵌固良好、单桩极限承载力QI,=1 000一l 200 kN;TA=0.2—0.5桩端嵌固较好、单桩极限承载力Qu=8 00—1 000 kN;TMA=0.5~0.86桩端嵌固较差、单桩极限承载力Q。=400~800 kN;以及反射振幅系数n大于1时桩端嵌固程度极差,反射振幅系数n为负数时桩端嵌固程度很好;桩端嵌固良好的CFG桩其单桩极限承载力高,反之就低。为使桩端嵌固良好、使单桩极限承载力能提高,CFG桩施工应采用合瓣式长螺旋机施工。
2010 Vol. 27 (11): 14-17 [摘要] ( 2561 ) HTML (1 KB)  PDF  (319 KB)  ( 126 )
18 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路堤软基相关问题分析·
陈华明, 李时亮
研究目的: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已在港口、道路等工程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但其加固机理、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等尚存在争议或不明确,影响到该项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文结合工程试验资料,对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作用下真空度传递规律、孔隙水压力变化及消散特点、地基沉降变化规律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对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在工程应用中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工后沉降影响因素等设计、施工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研究结论:在消除地基土中真空度的影响后,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加固区地基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加、消散规律与单纯堆载作用基本一致,在加固机理上没有本质区别。真空预压在附加应力及加固影响深度等方面与堆载预压有明显区别,在地基沉降计算时应予以考虑。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工后沉降控制与地基条件、路基填高等因素密切相关,工程应用时应根据技术标准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加以考虑。
2010 Vol. 27 (11): 18-22 [摘要] ( 2562 ) HTML (1 KB)  PDF  (581 KB)  ( 129 )
23 客专铁路路基A、B组填料冻胀性浅析。
刘焕强, 张敏,冯瑞玲
研究目的:通过阐述路基土冻胀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合本段的填料情况,浅析路基基床底层用60 cm细粒含量除小于5%的碎石类土满足路基填筑冻胀要求外,细粒含量小于15%的是否也可以有效防止冻胀。
研究结论:通过对路基冻胀的主要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路基A、B组填料冻胀性的试验,浅析了路基特定填料的冻胀特性,得出在路基基床底层用60 cm厚细粒含量小于15%的碎石类土填筑路基可有效防止冻胀的结论,但鉴于土的冻胀性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各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填料冻胀性还需进一步修正和补充,从而使路基防冻胀填料和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2010 Vol. 27 (11): 23-26 [摘要] ( 2506 ) HTML (1 KB)  PDF  (481 KB)  ( 170 )
27 提速线路轨道不平顺不利波长的研究
房 建, 雷晓燕, 练松良, 刘林芽
研究目的: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车辆与轨道结构产生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不同种类的不平顺,其激扰方向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轨道不平顺的幅值和波长对车辆/轨道动力特性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幅值和波长两个方面揭示轨道不平顺特征的功率谱密度进行研究,可更全面研究车辆的振动性能。
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武九线实测的轨道不平顺数据,得到武九线线路不平顺功率谱分布函数。根据测得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将不种类的轨道不平顺与车辆的振动加速度进行相干分析,得到了引起车辆较大振动加速度的最不利波长
2010 Vol. 27 (11): 27-31 [摘要] ( 2575 ) HTML (1 KB)  PDF  (392 KB)  ( 145 )
32 基于自由测站的高速铁路控制网建网方法研CP Ⅲ高究
付建斌,刘成龙,卢建康,何波,杨雪峰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 Ⅲ高程网的建网测量,本文分析了CP Ⅲ高程网的技术要求及其德国建网方法和中国已有建网方法的技术特点,并根据CP Ⅲ平面网自由测站测量的原理,探讨利用CP Ⅲ平面网自由测站观测值构建CP Ⅲ三角高程网的可行性。
研究结论:通过引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构建CP Ⅲ三角高程网,并比对高精度三角高程网测量的前提条件,认为CP Ⅲ三角高程网是可行的;通过对其实际精度指标的大量比较和统计分析,认为可以达到二等水准测量和CP Ⅲ高程网的精度要求,因此是CP Ⅲ高程网建网测量的一种全新方法。
2010 Vol. 27 (11): 32-37 [摘要] ( 2476 ) HTML (1 KB)  PDF  (549 KB)  ( 127 )
38 高铁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测量
郝亚东,周建郑, 孙请娟, 马建设
研究目的:根据无砟轨道施工对平顺性要求,研究了为满足施工要求CPⅢ控制网的网形布设、施测方法。研究了为满足施工要求对CPⅢ控制网定位精度要求及CPⅢ控制网点位相对中误差及可重复测量误差精度控制指标,从而明确CPⅢ控制网点位的误差,最终为满足无砟轨道施工对平顺性要求提供测量保障。
研究结论:(1)CPⅢ控制网网形采用沿线路均匀布设、施测方法采用多方向后方交会,对于控制CPⅢ网点间相对中误差具有重要作用。(2)CPⅢ控制网点位相对中误差及可重复测量误差精度控制,能满足轨道施工高平顺度要求。
2010 Vol. 27 (11): 38-42 [摘要] ( 2732 ) HTML (1 KB)  PDF  (392 KB)  ( 276 )
43 双块式轨枕吊装堆放受力分析
吴 军
研究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轨枕为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轨枕吊装、堆放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当轨枕多层堆放时,下层轨枕的桁架钢筋要承受其本身和上层所有轨枕的自重。因此,应对双块式轨枕运输、吊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临时荷载进行强度检算。
研究结论:双块式轨枕的强度检算主要是对堆放状态下轨枕桁架腹筋受力进行分析,使轨枕的桁架钢筋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本文对双块式轨枕堆放层数,给出了限制条件以及施工维护指导意见。
2010 Vol. 27 (11): 43-46 [摘要] ( 2608 ) HTML (1 KB)  PDF  (259 KB)  ( 159 )
47 基于超声导波的实时钢轨断裂检测方法研究
张友鹏, 任远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向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方向发展,对轨道结构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对没有装设轨道电路的无缝长轨区段进行断轨检测的方法,并对断轨检测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研究结论:此方法不易受到钢轨及道床的电气参数影响,可以替代轨道电路完成断轨检测功能,并能通过声波回波时间和幅值估测钢轨断裂位置和裂纹大小,对防止断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27 (11): 47-51 [摘要] ( 2568 ) HTML (1 KB)  PDF  (604 KB)  ( 181 )
52 钢轨磨损量与摩擦功关系研究
陈明韬, 王文健, 刘启跃
研究目的: 通过 JD - 1 轮轨模拟试验机考察了轴重和曲线半径对钢轨磨 损量的影 响; 利用CONTACT程序分析了相同工况下轴重和 曲线半径对轮轨摩擦功的影响。
研究结论:结合试验与计算结果,对钢轨磨损量与摩擦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了利用摩擦功模拟计算钢轨试样磨损量的经验公式: ,结果对实验室研 究钢轨滚动接触磨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010 Vol. 27 (11): 52-55 [摘要] ( 2517 ) HTML (1 KB)  PDF  (847 KB)  ( 115 )
56 金属磁记忆技术在无缝钢轨温度应力检测中的研究
刘 磊,舒迪, 董炳义, 邸锦玉
研究目的:如何对无缝钢轨的温度应力进行连续、动态、准确的监测,是铁路部门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此如果能够实时检测线路实际的纵向温度应力,对指导线路的维修,以及对发生胀轨和断轨事故的可能性做出合理的评估具有重大的意义。
研究结论:介绍了采用TSM一1M一4型金属磁记忆检测仪在无缝钢轨温度应力检测中的研究。在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对一段总长为1 515 m的无缝钢轨检测过程中磁记忆检测技显示出良好的规律性。试验表明,该技术在铁路突发性胀轨事故的早期诊断检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2010 Vol. 27 (11): 56-60 [摘要] ( 2556 ) HTML (1 KB)  PDF  (502 KB)  ( 133 )
61 近接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研究
王起才, 展宏跃
研究目的:解决新建复线隧道与既有隧道平行近距离修建时,既保证新建隧道安全施工,同时确保既有线隧道的安全运营的问题。
研究结论:(1)在浅埋偏压条件下,新建黄土隧道拱部下沉量和净空收敛量均较大;(2)围岩压力分布呈不对称猫耳状;(3)钢拱架远离侧应力大于临近侧应力,在支护体系中作用较大;(4)拱部和边墙喷射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而底部多为拉应力;(5)拱部系统锚杆受力较小,对结构的稳定性作用不大,而锁脚锚杆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6)既有隧道受新建隧道开挖影响比较明显,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产生了偏压和拉伸两种效应;(7)两近接隧道之间的问距对既有衬砌的影响较大,当间距一定时,临近侧所受影响大于远离侧所受影响。
2010 Vol. 27 (11): 61-67 [摘要] ( 2496 ) HTML (1 KB)  PDF  (632 KB)  ( 160 )
68 越江隧道工程泥水盾构适应性分析研究
周 迎,丁烈云, 周 诚, 钟 华
研究目的:盾构机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盾构的适应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盾构隧道的施工成本、进度及安全风险。本文结合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段工程,系统分析了越江隧道泥水盾构选型的适应性,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研究结论:基于人一盾构一环境系统工程理念,分析了盾构与工程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具体针对高水位、浅覆土、复合地层等工程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防止开挖面失稳、江底冒浆、泵吸口堵塞、盾尾漏
2010 Vol. 27 (11): 68-74 [摘要] ( 2632 ) HTML (1 KB)  PDF  (746 KB)  ( 486 )
75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试验的研究
王 勇
研究目的: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试验是客运专线 “ 四电 ” 集成试验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 本文对负荷试验的前提条件、程序、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并以京津城际铁路的实际应用为例 , 分析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试验的评估内容和标准 , 为今后客运专线建设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试验提供程序化的指导和借鉴 。
研究结论:阐述了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试验是集成试验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项内 容 , 其试验方法 、 评估内 容等 , 通过在京津城际铁路工程中的验证是可行和可靠的 。 通过规范化的负荷试验 , 是对牵引供电系统设计 、 安装和调试的总检验 , 又是对前期牵引供电系统方案研究 、 仿真计算的验证和优化调整 , 获得的试验数据对今后的运营维护将发挥重要作用 。
2010 Vol. 27 (11): 75-80 [摘要] ( 2521 ) HTML (1 KB)  PDF  (689 KB)  ( 138 )
81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灰色用地”规划研究
杨忠伟, 陈红玉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轨道建设,尤其是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角度引入“灰色用地”规划的策略,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高铁站点周边的用地规划,提出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影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动态的“灰色用地”规划,可以减少规划修改的频率,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体现轨道交通的市场属性,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10 Vol. 27 (11): 81-86 [摘要] ( 2736 ) HTML (1 KB)  PDF  (683 KB)  ( 184 )
87 武汉地铁施工对轻轨桥梁影响的数值与监测分析
丁烈云, 李炜明, 吴贤国, 周 诚, 骆汉宾
研究目的:在武汉地铁二号线循礼门车站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与施工方案优化,使相邻轻轨桥墩的沉降趋于稳定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桥墩的绝对沉降与差异沉降能否满足轻轨的运营要求,从而使新建地下结构的施工与已建地上结构的运营能一定程度上协同,满足各自的需求。
研究结论:通过对轻轨桥墩在相邻基坑施工下的数值计算,监测数据分析,比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认为相邻轻轨桥墩的现有沉降,能达到轻轨运营的要求。
2010 Vol. 27 (11): 87-90 [摘要] ( 3148 ) HTML (1 KB)  PDF  (374 KB)  ( 176 )
91 天津地铁6号线终点站折返线方案综析
杨斌, 魏佳
研究目的:为提高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折返能力,文章以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的折返线方案为例,通过对天津地铁已建成和在建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进行优缺点分析,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最终确定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
研究结论:终点站站后折返线的设置应根据规划地形条件,以工程难易程度、折返能力、运营灵活性、客运业务组织、运营灵活性、远期路网发展等因素为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折返方案。
2010 Vol. 27 (11): 91-94 [摘要] ( 2534 ) HTML (1 KB)  PDF  (352 KB)  ( 160 )
95 高速铁路助推中国低炭经济发展
周新军
研究目的:本文从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角度,论述高速铁路在节能环保、防治噪音、节约土地以及降低外部成本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和普速铁路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京津城际铁路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高速铁路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对未来几年一大批高速铁路投入运行后所带来的“低碳效应”进行预测。
研究结论:发展高速铁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方面,它能有效避免发达国家运输以环境污染与数量惊人的交通事故为代价的以汽车为主的发展之路,建立起符合能源和环境发展要求的以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为主的最佳运输结构;另一方面,它能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交通运输与环境资源两者之间和谐而永续的发展。
2010 Vol. 27 (11): 95-100 [摘要] ( 2626 ) HTML (1 KB)  PDF  (524 KB)  ( 183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