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良奎.岩上锚固的现状和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2001.3.
[2]梁炯均.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丁秀丽等.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的数值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7.
[4]付敬,盛谦.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数值模拟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9.
[5]顾金才等.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受力特点现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17(增).
[6]陈安敏,顾金才.软岩加固中锚索张拉吨位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
[7]张发明,刘宁等.岩质边坡预应力锚固的力学行为及群锚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增).
[8]高大水.三峡永久船闸高边锚索预应力状态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9.
[9]陈广祺等.采用劈裂注浆法提高煤系地层锚索抗拔力的应用工艺探讨[J].公路交通,2001,5.
[10]牟瑞芳.灌浆式地锚的锚固机理和力学特性分析[A].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1998.
[11]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9.
[12]王火利.现代理论综述[M].江西水利科技.2002.6.
[13]葛家良,江涛.巷道围岩劈裂注浆作用机理[J].矿山压力与项板管理,1997.3.
[14]Nonveiller.灌浆的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1.
[15]注浆专业委员会.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M].科学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