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 页
期刊介绍
科技信息
期刊查询
投稿须知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留言板
English
ipad移动阅读平台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2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2012-02-15
城市轨道工程
勘测设计
地质与路基
线路与轨道
隧道工程
工程经济与管理
枢纽、站场与房建
勘测设计
1
对地观测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周 云
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虽然对地观测技术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的时候,其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却出现相对滞后,目前,中国铁路已经步入高速时代,针对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发展,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找到适合我国铁路勘测设计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突破点。
研究结论: 针对目前最新对地观测技术发展态势,铁路勘测设计人员一方面要继续挖掘既有对地观测技术和资料的应用潜力,也要对数码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等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和成果加大研究、应用力度。对地观测技术既可应用于国家基础测绘,也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地形图测绘、铁路线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地质勘测、铁路环境评价等领域。
2012 Vol. 29 (2): 1-4 [
摘要
] (
2537
)
HTML
(1 KB)
PDF
(164 KB) (
141
)
5
面向铁路行业测绘数据集成共享探讨
闵世平;刘雪梅;张燕;刘峡杉;
研究目的: 针对铁路测绘数据具有呈带状、分带多以及数据格式、存储位置均异构等特点,且数据量庞大、数据在各专业之间的流转效率低、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重复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进行基于元数据的测绘数据集成共享关键技术探讨,为铁路行业测绘数据成果规范管理、提高成果流转效率和服务手段等提供借鉴。
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铁路测绘数据入库和查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测绘数据集成共享方法,建立了铁路测绘元数据标准以及实现了基于接图表的三维可视化查询技术,为铁路测绘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铁路测绘数据规范管理和高效应用的需求。
2012 Vol. 29 (2): 5-9 [
摘要
] (
2594
)
HTML
(1 KB)
PDF
(786 KB) (
390
)
地质与路基
10
周家村岩溶地面塌陷原因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张羽军
研究目的: 通过对湘桂铁路周家村大溶江双线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原因的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对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论: 施工机械振动是诱发本区脆弱地质环境下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施工完毕后,岩溶地面塌陷对本区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高速铁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012 Vol. 29 (2): 10-12,24 [
摘要
] (
2577
)
HTML
(1 KB)
PDF
(185 KB) (
226
)
13
路堤式 U 型结构有限元分析
张劲松 郭 超
研究目的: 由于城际轨道交通、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穿越经济发达地区,铁路用地紧张,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较高。路堤式 U 型结构既能节省用地,同时又能提高路堤的稳定性,降低路基的工后沉降,为地质条件较差的平原区修建城际轨道交通、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路基提供借鉴。
研究结论: 通过对路堤式 U 型结构的受力和变行规律分析,得出了底板和边墙的应力应变随结构高度和厚度的变化规律。底板和边墙的 X 轴方向弯矩是控制弯矩,底板弯矩的最大值在边墙处,边墙弯矩的最大值在底部。路堤式 U 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高,变形较小,能够有效控制路基变形。
2012 Vol. 29 (2): 13-18 [
摘要
] (
2493
)
HTML
(1 KB)
PDF
(1068 KB) (
363
)
19
卵石层中长距离大直径盾构换刀地面加固研究
唐伟;张继清;吴劭旸;
研究目的: 卵石层中长距离大直径盾构掘进是盾构施工的世界性难题。某工程采用一台 12 m 的大直径盾构独头掘进 5. 2 km,卵石地层中盾构掘进,刀具( 盘) 磨损严重,须有计划地设置盾构停机点和对盾构刀盘进行全面检修并更换刀具,为确保施工安全,需对配套的地面加固措施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 无论是带压进仓作业,还是常压进仓作业,为确保施工安全,都需采取辅助的地面加固措施,以提高盾构机周围地层的稳定性和密实性; 带压进仓换刀,可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地面加固措施; 常压进仓换刀,可采用钻孔桩 + 桩间注浆地面加固措施。
2012 Vol. 29 (2): 19-24 [
摘要
] (
2522
)
HTML
(1 KB)
PDF
(878 KB) (
209
)
25
列车荷载在高速铁路路基中传递规律研究
隋孝民 陆征然
研究目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路基填料及各结构层的压实标准,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线、双线、四线列车荷载作用下高路堤的标准基床本体内的竖向应力的传递分析及不同深度平面内的竖向应力分布情况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应力传递及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 基床顶部的列车荷载,基本沿 45°方向向下传递。当施加多线荷载时,将在基床底部区域产生叠加。列车荷载在基床底部平面内产生的竖向应力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中间大两侧小的曲线分布。当施加对称的列车荷载时,应力最大区域位于基床底部平面的中心。
2012 Vol. 29 (2): 25-31 [
摘要
] (
2695
)
HTML
(1 KB)
PDF
(2256 KB) (
517
)
32
高标准铁路路堑边坡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蒋楚生
研究目的: 在进行高标准铁路路堑边坡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积累的设计经验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较新的观点,供边坡设计者参考。
研究结论: 在高标准铁路路堑边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其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其耐久性、美观性,采用的工程措施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获得理想效果。设计者应该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通过稳定性分析,选用合理的加固防护措施,完善排水系统,确保其长期可靠性,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美化效果。
2012 Vol. 29 (2): 32-46,49 [
摘要
] (
2620
)
HTML
(1 KB)
PDF
(406 KB) (
201
)
37
高速铁路 CPⅢ网区段搭接数据处理研究
石德斌 张 彪 王元昌 李新增
研究目的: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 CPIII) 相邻区段的搭接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影响轨道长短波检测的计算结果。本文针对国内轨道控制网 CPⅢ两种主要的区段衔接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研究。给出两种搭接计算的算法,对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 对搭接平差前超限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 在相邻两段 CPⅢ网独立平差后搭接区点的坐标较差≤3 mm 情况下,两种方法得到的搭接平滑结果,均可以满足轨道长短波检测的需要。从测量理论和实践应用出发,严密平差搭接的方法应该更可靠,搭接数据处理的可操作性更强,更适用于工程测量实际情况。
2012 Vol. 29 (2): 37-40 [
摘要
] (
2736
)
HTML
(1 KB)
PDF
(801 KB) (
168
)
线路与轨道
41
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方向研究
杨德修
研究目的: 重载铁路因其运量多、轴重大,大大加剧了轨道结构的伤损,给轨道结构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从国内外重载铁路运输发展入手,在深入总结、分析国内外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国内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对国内重载铁路轨道技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结论: 重载铁路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过程中应遵循轨道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并重、新型轨道部件研制与新型养修设备研制并重的原则; 高度重视结构理论研究; 积极推进新型轨道结构研发及新型轨道部件研制; 加强重载铁路轨道检测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加快研制多品种、专业化的大型养路机械。
2012 Vol. 29 (2): 41-44 [
摘要
] (
3427
)
HTML
(1 KB)
PDF
(185 KB) (
980
)
地质与路基
45
节段预制拼装桥梁耐久性设计要点研究
罗 鸣
研究目的: 在国内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正处于发展时期,这类桥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耐久性方面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需要重点处理好节段拼缝和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设计。结合国外有关预制拼装桥梁耐久性设计、施工措施及国内桥梁的设计实践经验,本文针对这类桥梁节段拼缝和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设计,提出关键性技术建议,以供设计和施工时借鉴。
研究结论: 节间接缝的耐久性设计应注意合理设置节间缝的道数和位置,做好节间缝剪力键的构造设计,同时充分重视接缝环氧胶的性能指标要求。对于其预应力体系,应按全预应力体系进行设计,结构设计计算及预应力配束应符合节段预制拼装的技术特点,预应力管道灌浆应严格控制质量,有体外索设置时应注意减振和防腐处理。
2012 Vol. 29 (2): 45-49 [
摘要
] (
2561
)
HTML
(1 KB)
PDF
(345 KB) (
280
)
隧道工程
50
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孙元春 高 波 许再良 李怀鉴
研究目的: 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是高地应力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临界埋深法和临界应力比值法均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
研究结论: 围岩挤压变形预测可采用强度应力比进行,建议采用 Hoek - Brown 经验强度公式和 GSI 法对岩体强度进行估算,F 中地应力应取垂直于隧道走向的最大地应力。挤压变形破坏大都发生在 F≤1 的情况下,而剧烈挤压变形一般发生在 F≤0. 5 时,可将 0. 5 和 1 分别作为不同级别挤压变形的临界预测值。实践表明,采用 F 值法对围岩挤压变形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2012 Vol. 29 (2): 50-54 [
摘要
] (
2593
)
HTML
(1 KB)
PDF
(414 KB) (
251
)
55
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高地应力问题研究
杜世回
研究目的: 关于深埋长大隧道高地应力问题,业界存在许多理论和判据,不同行业、不同项目采用的判据各有不同。究竟如何预判岩爆地质灾害,有效指导安全施工。通过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勘察预判和施工验证,研究隧道高地应力问题及如何预判岩爆灾害。
研究结论: 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洞轴线方向夹角偏大,发生岩爆是不可避免的;基于地应力参数和岩石参数计算得出洞身开挖时存在岩爆可能性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翠华山隧道施工实践证明,在众多理论和判据中,应该多采用几种判据,综合分析后评价岩爆问题,更能接近于实际。
2012 Vol. 29 (2): 55-58,63 [
摘要
] (
4894
)
HTML
(1 KB)
PDF
(224 KB) (
95
)
枢纽、站场与房建
59
新建沈阳南站东西子站房连体结构设计
史月珍
研究目的: 新建沈阳南站东西子站房屋顶网架结构支座落在两个塔上,使整体结构成为连体结构,结构受力复杂,本文旨在研究屋顶网架采用不同支座形式结构整体受力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网架支座形式。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东西站房屋顶网架支座形式采用双向弹簧支座和固定铰支座进行结构整体受力的对比,计算分析表明采用双向弹簧支座后,可以有效地减低屋顶网架结构对支承框架柱的水平推力,并且温度应力大大减小。本文还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得到了网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量,选用的双向弹簧支座允许变形量应能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量。
2012 Vol. 29 (2): 59-63 [
摘要
] (
2590
)
HTML
(1 KB)
PDF
(525 KB) (
235
)
64
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设计研究
周明翔
研究目的: 为适应国内外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设计需求,笔者通过对主持完成的国内第一个新建的广州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设计总结,从基地功能定位、设计规模、总图布置等多方位深入探讨,并通过生产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同类型的基地设计探索出新思路,提出参考意见。
研究结论: 进行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设计时应从全路路网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布点及功能。定位论证,选址以满足铁路枢纽规划为前提,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决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基地总图布置设计时,应根据生产检修工艺流程,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各种生产作业互不干扰,完善综合管线设计,兼顾远期预留发展条件。
2012 Vol. 29 (2): 64-68 [
摘要
] (
2578
)
HTML
(1 KB)
PDF
(426 KB) (
106
)
城市轨道工程
69
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研究
杨学金
研究目的: 兰州地处黄河上中游,黄河穿城而过,属于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河谷型城市与其他城市在各方面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问题的研究中,不可以照搬其他城市的现有模式,本文根据编制兰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中,线路选线设计所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其对其他类似的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 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道路资源紧缺,轨道交通线路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效率。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选线需重点考虑主客流走廊、避免单边客流现象、跨河客流需求、天然冲沟的影响等因素。
2012 Vol. 29 (2): 69-71,77 [
摘要
] (
2706
)
HTML
(1 KB)
PDF
(385 KB) (
155
)
72
小线间距单渡线安全性研究
徐彩彩 刘道通 田苗盛
研究目的: 因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迫切需要,某些城市的城轨交通线路工程,利用地下既有设施,因其线间距比较小,加大线间距困难,维持原有线间距将成为工程的首要选择。规范规定单渡线线间距不应小于一定数值。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利用既有人防隧道工程,受限界限制,线间距定为 3. 4 m。根据要求,分别在两个既有站设置了 3. 4 m 线间距单渡线。“小线间距”单渡线,在设计、铺设、营运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经验甚少,因此除了需要研究渡线结构安全性以外,还必须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运行位置时脱轨或者脱钩危险性,确保列车安全通过。
研究结论: ( 1) 车辆通过 3. 4 m 线间距单渡线时,转向架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在转向架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车钩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伸缩量在车钩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 2) 3. 4 m 单渡线侧向运行时不载客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 20 km/h; 侧向有载客需要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 15 km/h。
2012 Vol. 29 (2): 72-77 [
摘要
] (
4724
)
HTML
(1 KB)
PDF
(441 KB) (
173
)
7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接口管理探讨
刘成文
研究目的: 轨道交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是综合性极强,牵涉专业、部门、系统众多、接口关系纵横交错的市政工程之一,不同设计阶段,接口重点不同,如何把握关键接口、理顺接口关系,对整体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建设工期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车辆基地工程特点,工程建设参与方相互关系,结合各设计阶段研究目标,以设计阶段为轴线,分析梳理各设计阶段对工程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接口内容、接口目的、接口执行方式,提出了车辆基地接口管理流程和主要技术接口风险及防范措施。
研究结论: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项目设计,应根据各设计阶段研究目的,车辆基地工程对应设计阶段应达到的目标,重视接口清理、理顺接口关系、明确接口标准、抓住接口重点,把握接口风险防范措施。
2012 Vol. 29 (2): 78-85 [
摘要
] (
2770
)
HTML
(1 KB)
PDF
(1717 KB) (
324
)
86
武汉轨道交通 4 号线二期工程换乘站方案研究
范宏宇
研究目的: 武汉市轨道交通 4 号线二期工程穿越武汉主城区,与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由于经过的城市区域尚处于开发时期,地铁工程多处与规划或在建的市政工程协调。本文通过对武汉轨道交通 4 号线二期工程换乘车站方案的介绍,论述了各个换乘车站的控制因素及方案形成的过程,以及方案形成过程中与规划的市政工程协调关系,以工程可实施性和乘客的换乘便捷为出发点,兼顾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为换乘车站设计提出清晰的思路。
研究结论: ( 1) 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除了在满足换乘功能外,还要与密切的相关市政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实施,应从城市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处理; ( 2) 处于开发阶段的城市区域可利用地铁建设的契机,完善强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使得区域性的交通组织得到相应的改善。
2012 Vol. 29 (2): 86-89,96 [
摘要
] (
2547
)
HTML
(1 KB)
PDF
(672 KB) (
242
)
90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宋冰晶
研究目的: 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
研究结论: 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2012 Vol. 29 (2): 90-96 [
摘要
] (
2602
)
HTML
(1 KB)
PDF
(1338 KB) (
183
)
工程经济与管理
97
铁路客运专线 BOT 项目投标方案风险评价模型
许亚敏 肖朝乾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建设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采用国际上流行的 BOT 方式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投标人能否取得投标成功,关键在于其投标方案的优劣。由于BOT 项目具有周期长、资金投入规模大、技术复杂、可变因素多、风险大等特点,使得投标人在制定投标方案时存在很大的风险。
研究结论: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铁路客运专线 BOT 投标方案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进行评价。影响铁路 BOT 项目风险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难以确定。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人工神经网络优选模型等,这些评价方法各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表现为各方案的综合优化指标值差异不明显,模型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铁路客运专线 BOT 项目所面临的高风险。该模型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好的揭示了各方案的综合优化指标值差异,较传统方法更精确,更有效。同时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用于评价基于风险分析的高速公路、电力等 BOT 项目投标方案。
2012 Vol. 29 (2): 97-101 [
摘要
] (
2567
)
HTML
(1 KB)
PDF
(214 KB) (
139
)
102
勘察设计企业向国际型工程公司战略转型的思考
易 明 王向东
研究目的: 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性选择,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还面临着体制机制、服务功能、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规模、发展模式、盈利模式等层面深入研究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国际化特质和工程公司功能是战略转型的关键。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应作为“走出去”的先锋,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国际化公司特质; 同时,必须推进业务模式由能力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工程公司功能。
2012 Vol. 29 (2): 102-105 [
摘要
] (
2585
)
HTML
(1 KB)
PDF
(182 KB) (
230
)
106
加快城镇化进程形势下铁路运输发展方向探讨
马文钰
研究目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剧增,居民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压力加剧,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因此,发展新型的铁路运输子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出行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市中心人口向郊区、卫星城镇转移,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铁路运输业可借此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研究结论: ( 1) 市中心人口及交通压力促使城市布局向外环、郊区及周边卫星城镇拓展,节约用地,能够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压力的轻轨、地铁等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正是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要求而产生和发展。( 2) 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的发展缓解了市郊及城际交通压力,完成了公路运输无法承担的运输任务,同时也为铁路运输系统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2012 Vol. 29 (2): 106-110 [
摘要
] (
2596
)
HTML
(1 KB)
PDF
(346 KB) (
139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