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 页
期刊介绍
科技信息
期刊查询
投稿须知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留言板
English
ipad移动阅读平台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24卷 9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路网研究
路网研究
1
构筑华东第三通道,修建阜(阳)金(华)铁路
黄云
研究目的: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近几年来,区域内从沿海经济向沿长江(华东腹地)经济的发 展,加快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速度,加剧了沿江地带货运量需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已成大势所趋,但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受到交通、能源的制约。本文通过探讨构筑华东第三通道和修建阜(阳)金(华)铁路来 解决上述问题。
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沿线经济发展需求,我国铁路网结构,沿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解决贫困山区、 库区人民脱贫致富等因素来论证修建华东第三通道的必要性,并参照实际情况论证其可行性。
研究结果:华东第三通道主要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近期为单线,远期复线。在设计速度目标值上,不同 地段,速度目标值相应变化。
研究结论:构筑华东第三通道适应沿线经济发展需求,可解决沿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需求和原材料供应, 满足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07 Vol. 24 (9): 1-4 [
摘要
] (
2780
)
HTML
(1 KB)
PDF
(435 KB) (
93
)
5
浅谈北天山越岭隧道水文地质工作中的体会
张闻华
研究目的:本文根据作者在北天山越岭隧道的工作经历,对北天山越岭隧道调绘和勘察全过程进行了总 结,并阐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研究方法:在越岭隧道的勘察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以遥感技术指导地面的调绘工 作,通过综合物探,配合适量的钻探验证,以查明隧道通过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内的地应力测 试及综合水文测井,并取得相应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对泉水流量的测定,为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提供了 依据,并通过取样进行化学分析及氚分析,查明了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通过水文地质计算,预测隧道的涌 水量。
研究结果:经过综合勘察,查明了隧道通过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层的富水情况,取得了相应的水 文地质参数,为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
研究结论:通过对北天山越岭隧道的勘察,进一步认识了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必要性,也充分意识到了 水文地质工作在深埋长大隧道勘察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 认识。
2007 Vol. 24 (9): 5-8 [
摘要
] (
2510
)
HTML
(1 KB)
PDF
(408 KB) (
107
)
9
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反思与探讨
干昆蓉,蒋肃
研究目的:寻找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间题和预报重点,理清现阶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工作思路。
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回顾与地质预报工作现状调查,对主要的几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 预报手段及特点进行归纳,从手段和方法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得出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重点是灾害性地质的预报,应结合地质理论对工程安全 稳定性进行评价后作出,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上;提出了地质超前预报纵、横向探测范围的建 议值。
研究结论:地质预报工作是信息化施工的延伸,预报应考虑施工过程在地质体上的作用,探测技术可尝试 对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工程特性进行监测与控制等观点;提倡制定地质预报规程,统一作业水平,建立地质预报 评价体系,进行多手段、多方法的协同预报思路。
2007 Vol. 24 (9): 9-13 [
摘要
] (
2507
)
HTML
(1 KB)
PDF
(516 KB) (
101
)
14
田德铁路小龙煤矿采空区的地质选线
时环生
研究目的:田德铁路在右江盆地中通过小龙煤矿采空区,其稳定性对铁路走向影响较大。文章通过分析 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为铁路地质选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通过对采空区的地质状况、开采情况及地表变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测,并参照有关理论对采 空区进行稳定性检算,分析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对3个线位方案进行比较,提出合理的方案设计方案。
研究结果:小龙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明显;处于移动和变形的活跃期,预计最大下沉量约为1. 61 m。
研究结论:采空区稳定性较差,工程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建议线路绕避采空区,推荐投资较省的CK方案 为贯通方案。
2007 Vol. 24 (9): 14-16 [
摘要
] (
2497
)
HTML
(1 KB)
PDF
(354 KB) (
121
)
17
铁路路基检查车的研究
昝月稳,章锡元,张安学
研究目的:铁路路基状态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我国铁路总里程7万多公里,目前铁路路基病害检查仍 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勘探方法,但仅靠人工勘探方法不可能实现全国铁路路基病害的普查。迫切需要研制新的 路基检查方法。
研究方法:将探地雷达系统安装在车辆上,组成铁路路基检查车,探地雷达系统向地下发射短电磁脉冲, 接收地下界面电磁反射波,采集到的发射波显示为1个波形,当天线移动时,就得到1个连续剖面。根据这个 连续剖面,可以推测出路基表面的几何形态和路基土的含水量,从而发现路基病害。
研究结果:西安铁路局和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铁路路基检查车(轨道车或客车),采用探地雷达检测方 法,测试速度为45 km/h ,测试深度为3.0 mo 3套收发天线分别位于线路中心、两钢轨外侧,同时测试3个纵 剖面。
研究结论:铁路路基检查车已在京九线、阳安线、陇海线和宁西线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但在 主要干线上45 km/h的速度偏低,尚需进一步研制具有较高扫描速率的探地雷达系统。
2007 Vol. 24 (9): 17-21 [
摘要
] (
2479
)
HTML
(1 KB)
PDF
(1157 KB) (
251
)
22
我国正在设计修建的特大跨度铁路桥梁及其技术特点
刘辉,徐恭义
本文介绍我国目前正在设计研究和建设的d座长大跨度重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设计及其技术特点。 文章指出,中国高速铁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的铁路桥梁在跨度和结构类型上也受国 家财力的制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差异大,过去的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也不尽 相同;又加之中国铁路活荷载及高速铁路活荷载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的铁路活载标准。因此,中国工程师必 须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探索设计适合中国铁路实际情况的大跨度桥梁。
2007 Vol. 24 (9): 22-26 [
摘要
] (
2521
)
HTML
(1 KB)
PDF
(577 KB) (
158
)
27
铝合金桥梁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王斐峰,王琨
研究目的:随着金属铝冶炼技术发展以及铝合金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铝合金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为了促进铝合金桥梁的应用,对铝合金桥梁的发展进程以及特性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己建造的铝合金桥梁的结构介绍和使用情况分析,探讨铝合金桥梁的优、缺点。
研究结论:虽然铝合金材料成本较高,但因其强度一重量比高、易于装配、耐久性好、养护费用低。通过合 理设计,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 Vol. 24 (9): 27-29 [
摘要
] (
2481
)
HTML
(1 KB)
PDF
(439 KB) (
212
)
30
内腔封底双壁钢套箱围堰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冯广胜,李艳哲
研究目的;在河床裸露、岩面坚硬不平整、深水的条件下桥梁承台多采用钢围堰、全封混凝土阻水进行施 工,当承台底与河床顶面高差较小不足于采用全封混凝土阻水时承台的施工就非常困难,本文研究上述条件 下承台的有效施工方法。
研究方法: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m"墩承台施工为例,采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 桥11#墩承台施工方案、施工工艺、阻水结构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力学分析。
研究结果:内腔封底双壁钢套箱围堰进行承台施工是一种新方法,在宜昌长江大桥11#墩承台施工中应 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究结论:当承台底与河床顶面高差较小,不足以采用全封混凝土阻水时,采用环向封底的圆环形钢围堰 阻水结构施工承台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考虑到围堰的安装、下放等问题,采用长方形的内腔封底双壁钢套箱 围堰施工承台是一种不错的、较为实际的选择。
2007 Vol. 24 (9): 30-33 [
摘要
] (
2504
)
HTML
(1 KB)
PDF
(404 KB) (
139
)
34
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线形控制分析
胡永
研究目的:为较好地控制超宽桥面的线形,研究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线形控制系统,分析影响主梁 挠度变化的因素及全桥合龙后高程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取得现场实测数据以修正计算模型 参数。
研究方法:以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误差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柳州三门江大桥施工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 件建立线形控制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确保桥梁线形施工质量。
研究结论: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结构变位及高程变化特点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相接近;采用现 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参数,达到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相吻合,保证了主梁的安全施工;施工中要实时监测 挂篮变形,并根据梁段重量对预抬量进行适当调整。
2007 Vol. 24 (9): 34-39 [
摘要
] (
2666
)
HTML
(1 KB)
PDF
(564 KB) (
144
)
40
磁流变阻尼器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分析
陈水生,李锦华
研究目的:地震时建筑结构的大幅震动已为世人关注。国外学者将磁流变(MR)阻尼器应用到土木结 构震动控制上,效果较好。为扩大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对磁流变阻尼器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进行 了理论分析和试验。
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构件参数(如:活塞的有效长度、缸体的内径、活塞直径、流体的 粘度系数等)、输人电流及阻尼器活塞相对于缸体简谐运动频率的改变,分析了各参数对阻尼特性的影响,这 将为设计阻尼特性较好的磁流变阻尼器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了磁流变(MR)阻尼器的修正Bouc-Wen 模型及剪切型最优控制(Clipped-Optimal Control)算法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半主动控制分析研究,并 且与结构被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论:在EI-centro地震激励作用下,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水平位移与速度产 生了不同的控制效果;对结构的位移及速度的控制效果,MR半主动控制均明显地优于被动控制。
2007 Vol. 24 (9): 40-45 [
摘要
] (
2573
)
HTML
(1 KB)
PDF
(529 KB) (
109
)
46
地铁盾构机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现场测试研究
陈福全,李大勇,王晖
研究目的:盾构机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会引起地层损失,过大的 地层损失,可导致较大的地面沉降,对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破坏,引起较大 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为依托,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位移以及引起 的地下水位进行了现场测试,经过分析、总结,得到了盾构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规律性结论。在此基础上, 从地层沉降与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出喳量的关系,探讨了地层沉降的控制措施。
研究方法: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所影响得到地下管线位移、建筑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现场实测,获取 了有关现场测试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可以供施工参考的有价值的结论。
研究结论:调整、修正、合理匹配盾构掘进参数,建立有效土压平衡,确保同步注浆效果,是控制地层损失, 减小地层变位的有效手段,是减少盾构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2007 Vol. 24 (9): 46-50 [
摘要
] (
2507
)
HTML
(1 KB)
PDF
(452 KB) (
118
)
51
2D与3D模型预测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涌水量
王芃,黄涛,王传琦
研究目的:目前较为常用的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为专业理论方法,其精度不高。为此,利用计算机技 术来寻求新的方法,并预测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涌水量,从而指导现场施工。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与2D、3D数学模型相结合,合理设定边界条件使数学模型接近实际情况。
研究结果: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二维与三维预测结果互相吻合,且与现场观测数据非常相近。
研究结论:本预测方法具有指导现场施工的作用,对同类地区的隧道涌水量计算有借鉴意义。但三维数 值模型预测的隧道涌水量值都小于二维数值模型的预测值,这主要是在对单元划分处理时偏于简单化所致, 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对程序做进一步改进。
2007 Vol. 24 (9): 51-54 [
摘要
] (
2487
)
HTML
(1 KB)
PDF
(624 KB) (
161
)
55
联拱及超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介绍
周心培
研究目的:对联拱及小间距隧道设计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看法,并提供范例,供今后同类隧道设计 参考。
研究方法:综合介绍白云山、南京地铁、杭州解放路、小洋山等4座双联拱和超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从而总结概括出此类隧道的若干设计、施工要点。
研究结果:工程经验加计算分析仍是目前隧道工程设计的主要手段。在笔者列举的工程设计中,设计者 在充分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计算为设计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施工监测信息的反馈使设计更 趋完善。
研究结论:联拱及小间距隧道技术能有效地缩小线间距,减少洞外征地、洞口高边坡、洞外线路高填方或 引桥工程;白云山等4座隧道设计中采用的小导管或大管棚超前支护、对拉锚杆、微震爆破等对于保护围岩、 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铁路下开挖隧道,须做好扣轨和巡视工作,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 在联拱及小间距隧道的情况下,应进行施工监测。
2007 Vol. 24 (9): 55-61 [
摘要
] (
2579
)
HTML
(1 KB)
PDF
(501 KB) (
164
)
62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数值模拟
楼晓明,郑俊杰,章荣军
研究目的:评估石桥头浅埋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施工时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研究方法:对穿越城区浅埋的石桥头隧道在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双侧导坑法爆破施工时的地表变 形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时,隧道第一步开挖对地表的沉降影响较大,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第 五和六步开挖沉降变化较大。地表倾斜、地表弯曲曲率与水平变形分析表明,双侧壁导坑法优于三台阶临时 仰拱法。
研究结论:针对石桥头隧道,建议采用较保守的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并辅以必要的支护(小导管、长 管棚等)和加固(防护桩、地表注浆等)措施,控制地表沉降和变形,确保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2007 Vol. 24 (9): 62-66 [
摘要
] (
2581
)
HTML
(1 KB)
PDF
(636 KB) (
157
)
67
隧道掘进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郭陕云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爆破的历史成就、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阐述来表述我国的隧道 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结论: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经历了跨越式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卓越的技术效果,隧道爆破 安全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空前的隧道建设速度和规模,正在挑战隧道爆破施工独头掘进的极限能力。运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着力开发隧道爆破设计计算机程序软件,提高隧道爆破专业化队伍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的 隧道工程钻爆施工技术会更进一步提高。
2007 Vol. 24 (9): 67-74 [
摘要
] (
2602
)
HTML
(1 KB)
PDF
(1087 KB) (
259
)
75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王小奇,李方豫
研究目的:现代社会中,交通方式选择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显得十分重要。换乘的顺 畅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旅客出行的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执行效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 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国外几个典型城市换乘站建设经验,分析目前国内换乘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大型综 合交通枢纽设计进行梳理。
研究结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时应遵循各换乘车站地理与功能集中、适度超前、换乘功能与城市功能 集中的原则,换乘大厅应体现整体和谐性,体现自动化、信息化、人文化的设计。
2007 Vol. 24 (9): 75-77 [
摘要
] (
2680
)
HTML
(1 KB)
PDF
(413 KB) (
123
)
78
组合支护形式在地铁车站围护中的应用
陈铁师
研究目的:通过介绍近年来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组合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应用经验,探讨和创新设计理 念,以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进行 深人的阐述,并将单一的围护桩支护形式和土钉墙与围护桩组合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在基坑开挖过程及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经历了时间和恶劣天气的考验。通过对基坑 的监控量测,基坑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各项数据都在控制值范围之内,充分验证了基坑的安全性。
研究结论:在地质及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放坡土钉支护、下部排桩+内支撑或预应 力锚索支护方案,有利于土方挖运,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施工进度快,且节约了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 告,分析场地土的性质,根据理论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
2007 Vol. 24 (9): 78-81 [
摘要
] (
2546
)
HTML
(1 KB)
PDF
(386 KB) (
129
)
82
富水软土地区单墙衬砌地铁车站防水技术
许和平
研究目的:解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采用单墙衬砌(地下连续墙直接作为结构的侧墙)结构的防水 问题。
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工程淞虹路车站设计采用连续墙直接作为主体结构侧墙的实际情 况,结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研究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连续墙(侧墙)接头、诱导 缝、施工缝防水技术以及侧墙抗裂砂浆防水涂层(刚性四层抹面防水层)防水技术。
研究结论:富水软土地区单墙衬砌地铁车站较双墙结构防水技术难度大,设计和施工要求高;连续墙(侧 墙)接头是防水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部位;采用十字型钢板的刚性止水接头可以满足结构防水需要;当连续墙 接头与主体结构诱导缝对齐时,采用包覆丁基橡胶腻子的十字型钢板,既起到防水作用,又满足诱导缝结构变 形作用。
2007 Vol. 24 (9): 82-86 [
摘要
] (
2499
)
HTML
(1 KB)
PDF
(391 KB) (
130
)
87
复杂条件下超大跨地铁车站施工仿真技术研究
胡国伟
研究目的:研究复杂条件下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时,不同施工工序下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对地 表沉降及拱顶下沉的影响规律。
研究方法:以某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作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作为开发平台,以浅埋 暗挖隧道开挖支护理论为基础,采用平面应变模式,对双层两柱暗挖结构的三跨连拱隧道开挖支护全过程进 行非线性仿真研究。
研究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以指导该类型隧道施工的地层沉降仿真研究、施工 作业及信息化施工。
研究结论:地表沉降影响范围约3倍洞径,最大沉降量为20. 75mm,拱顶最大下沉量为29. 93mm;超大 跨隧道分部开挖“群洞效应”明显,在“上软下硬”围岩地层中,地层变形控制的关键工序是上部软岩断面的开 挖支护,下部断面要减少爆破振动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大跨隧道开挖支护中,不同分部开挖引起的沉降量及沉 降槽宽度是不同的。
2007 Vol. 24 (9): 87-90 [
摘要
] (
2538
)
HTML
(1 KB)
PDF
(588 KB) (
174
)
91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后评价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骆汉宾,黄雁南,聂规划
研究目的:实施轨道交通工程这样一种复杂项目后评价,传统方法存在评价数据收集和管理困难的问 题,因此,有必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来提高同类项目的投资效率。
研究方法:结合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工程方法论,首先确定项目建设评价内容,定义评价数 据属性和分析要求,再完成系统功能分析和系统建模设计,最后提出系统应用方案。
研究结论: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复杂性和分期持续建设的特点,应用计算机技术支持完成轨道交通工程后 评价是非常有效的,集成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实施应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后评价系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007 Vol. 24 (9): 91-94 [
摘要
] (
2475
)
HTML
(1 KB)
PDF
(398 KB) (
98
)
95
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刍议
许廷旺
研究目的:探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问题,为企业如何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变人才资源开发优 势为人才资本创造优势提供对策。
研究方法:通过阐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意义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转变方法和对策。
研究结论:企业为了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需要做到: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人才思想和经营理 念;创新体制,提高人才的市场配置程度;革固鼎新,建立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2007 Vol. 24 (9): 95-97 [
摘要
] (
2439
)
HTML
(1 KB)
PDF
(414 KB) (
123
)
98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铁路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鲁庆成,任润堂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来源均不能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研究 公私合伙(PPP)模式,从而给我国铁路建设融资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通过引人国际上PPP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组织机构设置和运作程序以及铁路领域选择此 模式的优势,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提出实现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结论:PPP融资模式适用于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是提高我国铁路建设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引进这 一模式,一方面可以逐步改革我国铁路几十年所形成高度集中的铁路建设管理体制,便于向市场化转变,提高 整体效率;同时可以逐步打破目前铁路所形成比较单一的投融资体制,使投资渠道多元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 本参加铁路建设。
2007 Vol. 24 (9): 98-101 [
摘要
] (
2489
)
HTML
(1 KB)
PDF
(454 KB) (
200
)
102
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工成本总量决定方法研究
李敏
研究目的: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工成本总量决定的新方法。
研究方法:结合人工成本指标与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人工成本管理调控经验,根据以业务收人和业务收 人人工成本含量系数为主,企业人工成本利润率调节系数和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辅的思路,提出确定企业基 准人工成本和指导人工成本的方法。
研究结论:基准人工成本和指导人工成本的确定需考虑企业运营状况、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影响以及行业 整体人工成本总量波动范围。基准人工成本和指导人工成本总量决定方法,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大中 型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适时调整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可指导解决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工 成本过高或不合理现象。
2007 Vol. 24 (9): 102-105 [
摘要
] (
2460
)
HTML
(1 KB)
PDF
(391 KB) (
199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