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31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4-12-20

路网研究
长大干线
城市轨道工程
地质与路基
线路与轨道
桥梁工程
隧道工程
枢纽、站场与房屋
通信信号
 
       路网研究
1 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工程地质选线 Hot!
李金城
摘要:研究目的:岩溶地质灾害是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以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工程为例,通过从岩溶危害与工程风险、工程设置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不同的隧道线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确定相对合理的武陵山越岭隧道群线路方案。
研究结论: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研究了三个方案:南方案(D14K)、中方案(DK)、北方案(D12K)。通过分析、比选,得出结论:(1)D12K方案受岩溶危害程度轻,工程风险相对较小;(2)从工程设置条件分析,各方案工程设置条件基本相当;(3)从工程投资方面分析,DK、D12K方案分别较D14K方案贵2 636.2万元、5 686.3万元,但D14K方案受岩溶危害大,工程潜在风险大;(4)北方案(D12K)设置武陵山越岭隧道长度短,工程设置条件尚可,虽工程投资略高,但工程受岩溶危害小,工程风险较低,为最优方案;(5)本研究成果可为以后优化岩溶地区隧道地质选线工作提供参考,以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2014 Vol. 31 (12): 1-6 [摘要] ( 2598 ) HTML (1 KB)  PDF  (421 KB)  ( 142 )
       长大干线
7 铁路二线平面快速自动设计方法研究
孔国梁 李顶峰
研究目的:铁路二线平面设计中,因方法差异可能造成非变距圆曲线地段线间距不严格相等不利于养护维修、变距地段线间距过大存在浪费占地等问题,并且涉及多项计算和成图出表,操作繁琐。为此,本文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提出铁路二线平面快速自动设计的一套通用可行的实现方法,并提高设计效率。
研究结论:(1)线间距不变时采用严格同心圆法,可保证占地最省以及圆曲线范围内线间距处处相等;(2)线间距改变时根据ZYN处的线间距控制和曲线头尾的错动量控制计算二线曲线资料,可保证线间距的逐渐过渡并节约用地;(3)编制程序可简化操作,能够一步实现所有曲线的加宽、二线曲线资料、内业断链计算、生成线间距计算表、二线平面图等多项功能,可显著提高设计效率;(4)采用坐标解析法可简化公式推导,采用数值分析计算方法可提高计算精度和方法通用性;(5)本研究成果可为各等级铁路的新建双线、增建二线以及改建既有线的平面设计提供借鉴。

2014 Vol. 31 (12): 7-12 [摘要] ( 2709 ) HTML (1 KB)  PDF  (523 KB)  ( 132 )
       地质与路基
13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研究
马若飞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跨度大,施工难度大,洞身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影响因素不确定,风险亦大的特点,研究、分析洞身断层、涌水、围岩分级变更等对施工的影响,为保障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论:(1)胶州湾海底隧道洞身构造和裂隙水分布,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2)研究、分析了洞身断层的具体位置和特征,找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将断层所用的方位角误以为是走向方位角,造成了走向、倾向背离区域构造的异常现象;(3)通过对围岩变更数据的研究,绘制出围岩分级变更比例示意图,直观反映了施工前后围岩等级划分的变化:原Ⅲ级围岩所占的比例由53%变更调整为29%、Ⅳ级围岩的比例由28%变更调整为58%、Ⅴ级围岩的比例由10%变更调整为4%;(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隧道施工期间开展工程地质工作,实施动态设计,保障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控制投资规模。
2014 Vol. 31 (12): 13-17 [摘要] ( 4900 ) HTML (1 KB)  PDF  (471 KB)  ( 171 )
19 当金山隧道区域地应力特征分析与应用 Hot!
张文忠
DOI: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目的: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位于兴蒙褶皱系与祁连山褶皱系之间的阿尔金断隆,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高地应力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对隧道区域地应力特征分析,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与高地应力有关的地质问题。
研究结论:(1)当金山隧道区地应力高,以水平应力为主,属高地应力区;(2)根据切向应力准则判断,隧道施工中埋深较大地段较完整的云母石英片岩、花岗岩有发生轻微岩爆的可能,绿泥石英片岩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小;(3)根据隧道区的地应力特征及岩性特征分析,断层破碎带(尤其是F5断层)岩质软弱,在施工中有发生较大变形的可能,其他地段发生变形的可能性较小;(4)本文采用的隧道地应力分析与评价方法及与高地应力有关主要地质问题的分析,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2014 Vol. 31 (12): 19-22 [摘要] ( 3210 ) HTML (1 KB)  PDF  (489 KB)  ( 109 )
23 水井抽水引起地基沉降影响范围探讨 Hot!
李国和1**张建民 2 张嘎2 黄大中1
DOI: 中图分类号:P642.5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目的:地下水开采是引发地面沉降的的主要原因,且集中抽水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会对高速铁路工程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研究水井抽水引起地基变形过程,合理估算地基沉降范围,用以指导地面沉降区内的高速铁路选线及采取可靠的防治措施。
研究结论:(1)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深度条件下水井抽水引起地基沉降的规律和影响范围,模拟结果表明靠近抽水位置区域的地基变形大于远离水抽水位置区域,排水引起的地基沉降量与其不均匀程度随着排水次数和沉降的增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2)不同深度抽水时引起地面沉降过程及影响范围有所不同,浅层抽水时不均匀沉降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小,深层抽水时地基沉降较平缓,但影响范围较大;(3)承压水单井稳定流抽水引起的地基变形影响范围与含水层渗透系数负相关,与开采量正相关,若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其变形影响范围是可以控制的,一般不会超过1 000 m;(4)当高速铁路经过地面沉降易发区时,需采取绕避集中抽水区域、封井、禁采、限采及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多重措施;(5)该研究成果可指导高速铁路选线和铁路沿线地面沉降防治等领域。
2014 Vol. 31 (12): 23-27 [摘要] ( 2706 ) HTML (1 KB)  PDF  (373 KB)  ( 198 )
28 旋转触探确定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陈新军 高 敬
DOI: 中图分类号:TU413.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目的:旋转触探是一种新型原位测试技术。在相继完成方法设计、设备研制和试验测试和试生产后,为探索旋转触探试验在钻孔灌注桩设计中的应用,依据京津城际、京沪线等项目钻孔灌注桩桩身内力测试成果,开展利用旋转触探确定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研究结论:(1)提出的旋转触探特征量——旋转触探比功的概念,可应用于后续的对比分析工作;(2)可利用旋转触探试验确定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并根据收集的钻孔灌注桩桩身内力测试成果,对公式中修正系数进行拟合;(3)经实例验证,应用旋转触探公式能有效估算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4)本研究成果可为桩基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对推动旋转触探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2014 Vol. 31 (12): 28-32 [摘要] ( 2701 ) HTML (1 KB)  PDF  (401 KB)  ( 102 )
33 布袋加筋注浆桩在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仰波
DOI: 中图分类号:U213.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目的:既有铁路增建二线,受行车运营干扰、施工场地及接触网净空高度等限制,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合理的地基加固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场地受限要求及路基沉降控制要求,而且能够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
研究结论:布袋加筋注浆成桩法是注浆技术、土工织物、加筋材料综合应用而成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工布袋的隔离作用使得浆液通过膨胀布袋达到压密土体的目的,加筋注浆管作为注浆通道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极大的增强了桩体的抗剪强度、抗变形能力;(2)施工采用普通旋转钻机作业,且可根据场地适当调整,占地范围小,降低对施工场地和净空高度的限制要求;(3)浆液采用孔底返浆法施工,由下至上,分节注入,同时可多次补浆,能较好保证桩体成桩质量;(4)采用布袋加筋注浆桩既可保证桩身抗剪强度及承载能力,又能适应场地及空间限制,可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推广应用。
2014 Vol. 31 (12): 33-36 [摘要] ( 2593 ) HTML (1 KB)  PDF  (664 KB)  ( 118 )
       线路与轨道
37 基于FPSS技术的被动网落石报警系统研究
谭冬生1**洪政2 陈宇飞3 姚伟1
摘要:研究目的:铁路沿线发生崩塌落石灾害的事故大量存在,不胜枚举,如何保证其运营安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情况,迫切需要研制一套能够满足各种条件下的高危路段沿线无人值守、自动发现障碍物,并能够为列车提供预警的自动监测系统。本文通过应用FPSS(分布式光纤周界告警系统)技术实现了铁路沿线被动网落石的振动分析报警功能。
研究结论:(1)利用FPSS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可应用于铁路沿线被动网落石振动分析报警,可实时、无人值守、全天候监测铁路沿线被动网落石情况,保障铁路运营安全;(2)本系统的成功设计可实现铁路被动网落石的振动信号获取、信号干涉解调、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处理全流程;(3)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其能满足铁路边坡落石病害监控的要求;(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路、公路落石报警领域。
2014 Vol. 31 (12): 37-40 [摘要] ( 2692 ) HTML (1 KB)  PDF  (694 KB)  ( 123 )
41 铁路大跨度钢桥上树脂枕轨道方案研究
杨吉忠颜 华 林红松 潘自立
DOI: 中图分类号:U213.2+4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研究树脂轨枕应用于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上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树脂枕轨道结构模型,根据钢轨位移、应力、弯矩、扣件安装空间以及轨枕与桥梁间的连接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对树脂轨枕的高度、宽度、长度、支承间距、缓冲垫层刚度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合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上树脂轨枕的合理参数取值。
研究结论:1)轨枕宽度主要取决于其经济性和扣件安装空间,取200~300 mm即可满足轨道使用的力学要求;(2)轨枕高度对轨枕弯曲应力有较大影响,为保证部件可靠性,建议轨枕高度取210 mm及以上;(3)枕下横向支点间距对轨道刚度、轨枕弯矩、动态轨距变化量影响很大,树脂轨枕的支点应尽量贴近钢轨中心线,避免轨枕支点力作用在两支点间的悬空部分;(4)枕下缓冲垫层刚度对轨道垂向位移影响较大,为了防止轨枕的垂向位移过大,垫层刚度应保证在750 kN/mm及以上;(5)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高速铁路大跨度桥上轻型轨道结构设计中,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41-45 [摘要] ( 2577 ) HTML (1 KB)  PDF  (598 KB)  ( 176 )
       桥梁工程
46 反向曲线铁路桥梁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研究
郑晓龙
DOI: 中图分类号:U2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目的:铁路桥梁设在反向曲线上时,相关规范要求需进行充分论证。本文以某车站扩能改造工程中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而设计的反向曲线铁路桥梁为例,采用MSC.PATRAN 和ADAMS/RAIL分析软件,分别建立完整的桥梁和列车三维空间模型,分析CRH1动车组在不同车速条件下通过该桥的车桥耦合振动情况。
研究结论:(1)通过对桥梁各跨的纵、横向位移,加速度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车体加速度、Sperling舒适性指标等动力性指标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 CRH1动车组以70~90 km/h 速度通过该反向曲线铁路桥梁时,车辆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随着车辆的行驶速度增加而增加,桥梁各跨的竖向和横向振动位移较小,桥梁竖向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2)该桥梁具有较大的纵、横向刚度,满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要求;(3)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而设计的反向曲线桥梁方案是可行的;(4)本研究成果能够为位于反向曲线的铁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46-51 [摘要] ( 2726 ) HTML (1 KB)  PDF  (684 KB)  ( 141 )
52 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箱梁设计
涂杨志
   研究目的:娄底市共荣路上跨娄邵铁路采用(25+40+25)m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箱梁,斜交角度为55°,支架现浇施工方法。由于该梁桥面较宽,斜交角度较大,为了对实际结构进行更准确的模拟,本文采用空间梁格及平面单梁两种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研究结论:(1)为方便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梁设计,建议采用单梁法设计,空间梁格法进行验证;(2)大角度斜交连续梁跨中最大正弯矩和中支点负弯矩在恒载作用下均小于正桥,但剪滞效应比正交箱梁更为显著,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剪滞效应;(3)斜交连续梁钝角边侧支点反力比锐角边侧支点反力要大15%左右,设计时特别注意支座的选择及下部结构设计;(4)为增加各箱室之间横向刚度,建议在边跨及中跨设置几道横隔板;箱内可采用两次倒角使其不出现锐角,以消除应力集中现象;梁体建议采用全预应力结构设计,并将梁体普通钢筋适当加强;(5)本研究结论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斜交连续梁桥设计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52-56 [摘要] ( 2654 ) HTML (1 KB)  PDF  (737 KB)  ( 116 )
57 车站轨道梁站台梁一体结构设计研究 Hot!
彭华春**赵志军 杜振华 张 路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轨道梁和站台梁都是按分开的两个结构设计的,这种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造成车站规模变大,不利于节省工程造价,也不利于景观设计;同时地震时,由于轨道梁和站台梁之间没有连接,极易发生碰撞作用,导致轨道梁和站台梁发生破坏甚至倒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轨道梁站台梁一体结构,在满足车站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结构的外观和受力进行优化。
研究结论:(1)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2)可以对预应力钢束进行优化,开孔范围内边主梁和中主梁采用不同的预应力钢束规格,使得二者的应力和变形基本相同;(3)开孔范围内边梁为T梁,截面抗扭刚度较小,可进一步优化截面,改善边主梁的受力;(4)道床板的厚度不宜过小,以免局部变形或局部的振动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5)本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
2014 Vol. 31 (12): 57-61 [摘要] ( 2723 ) HTML (1 KB)  PDF  (721 KB)  ( 192 )
62 珠三角城际铁路32 m双线简支槽形梁方案研究
李洪志
    研究目的:针对珠三角城际铁路特点,充分发挥槽形梁的自身优势,通过综合比选分析研究,提出适用于珠三角城际铁路的32 m双线简支槽形梁方案。
研究结论:(1)提出了适用于珠三角城际铁路的斜墙式Γ形腹板,实体底板的32 m双线简支槽形梁方案;(2)经过综合比选,确定了电缆槽放置在槽底轨道两侧的桥面布置形式;(3)对结构各部位尺寸进行了多程序、多模型的分析比选,所推荐的方案满足使用功能,计算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4)所推荐的方案满足整体预制架设施工的需求,运架一体机更适合槽形梁,并提出运架一体机荷载图式;(5)本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双线简支槽形梁尝试在城际铁路中推广使用,同时也为在其他标准的铁路、地铁中槽形梁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62-66 [摘要] ( 2638 ) HTML (1 KB)  PDF  (526 KB)  ( 107 )
       隧道工程
67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技术要点与有关建议
龚彦峰 1 肖明清 2
研究目的:通过科研与建设、运营实践,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形成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的成套技术,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为我国后续高速铁路隧道标准修编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并为最终形成完善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体系提供帮助。
研究结论: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技术的系统总结,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技术要点,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1)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解决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设计措施、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结构设计技术、新型隧道洞门设计技术、因地制宜的防排水结构型式和结构体系等;(2)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大断面隧道控制爆破技术、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隧道风险管理技术等;(3)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质量检测技术、静态验收和动态验收要求;(4)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存在的衬砌质量缺陷、渗漏水问题、洞门边仰坡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意见;(5)该研究可为今后的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不断改进及完善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67-71 [摘要] ( 4958 ) HTML (1 KB)  PDF  (399 KB)  ( 239 )
72 特殊地形隧道口附近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
吴瑞秋 庞雪春
研究目的:在隧道口附近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规模大,造价高。本文通过实例互通式立交项目进行各种方案的研究,分析其通道、走廊以及平、纵断面和集中、分点设置的可行方案,为复杂条件下隧道口附近的立交方案设计开阔一条思路,以供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参考。
研究结论:(1)在隧道口附近的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时应重点把握主要控制因素,避免遗漏重大方案;(2)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首先结合既有控制物选择主线平面位置方案;(3)合理调整主线纵断面高程,以确定互通范围的高程;(4)对比集中设置互通方案与分点设置互通方案的工程比选;(5)最后通过点位互通的多种型式的工程认真筛选,不断优化,设计出安全、功能完善、规模恰当、同时与环境相融合的最佳方案;(6)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复杂条件下隧道口附近的高速公路的立交方案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2014 Vol. 31 (12): 72- [摘要] ( 2716 ) HTML (1 KB)  PDF  (929 KB)  ( 74 )
       枢纽、站场与房屋
77 列车风引起的张弦梁雨棚振动分析 Hot!
米宏广
研究目的: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形式简洁,受力合理,建筑造型优美,但具有柔度较大、重量轻的特点,属于风敏感结构。列车高速过站时,列车风压力可能对建筑物的局部产生较为强烈的作用,使下弦张拉弦索刚度退化,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或引起结构共振,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无站台柱张弦梁雨棚为例,分析列车高速通过引起无站台柱雨棚上的列车风压力和变化规律以及对雨棚结构的影响,为设计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列车风压力沿高度方向衰减较快,沿宽度方向近似线性变化;(2)列车风压力引起的张弦梁的Z、Y的位移及钢梁及索的应力变化幅度均较小;(3)列车风压力引起的雨棚结构的风致振动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相差较大,不会引起共振;(4)本研究成果对大跨度雨棚等站场设施的设计可提供指导。
2014 Vol. 31 (12): 77- [摘要] ( 2601 ) HTML (1 KB)  PDF  (1012 KB)  ( 145 )
83 于家堡火车站穹顶网壳双铰支座设计
高修建 宋长江
 研究目的:于家堡火车站是新建京津城际延伸线终点站,穹顶是由36根正反螺旋型网格相互编织而成的单层网壳结构。网壳网格形式特殊新颖且跨度达143 m,整个结构受力非常复杂。本文旨在根据网壳结构的整体受力特点和边界条件,确定网壳合适的支座方案。
研究结论:(1)支座是网壳结构与下部支承结构连接的关键构件,支座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网壳边界条件假定是否成立;(2)在确定支座的反力时,既要考虑支座的转动中心与计算模型转动中心不重合引起的附加弯矩的影响,也要考虑罕遇地震工况组合下的反力;(3)穹顶的双铰支座由沿底环梁形心联合转动的底面球型钢支座和侧面球型支座组成,两个支座的中间球面板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其满足计算假定的边界条件,是一种新型的支座方案;(4)对双支座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缩尺的加载及转动试验,结果均验证了支座各组成部件的应力和转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5)双铰支座方案的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单层网壳结构参考。
2014 Vol. 31 (12): 83- [摘要] ( 2828 ) HTML (1 KB)  PDF  (951 KB)  ( 203 )
       城市轨道工程
88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城轨区间盾构隧道研究 Hot!
林 刚**罗世培 朱宏海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未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和要求,国外也无完全相似的成功经验。本文结合东莞城市轨道交通R2线工程,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人体舒适度标准、空气动力学效应及配套的结构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指导工程设计,供同行参考。
研究结论:(1)当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列车运行速度高于100 km/h后,地下区间隧道断面净内空尺寸除满足限界要求外,还应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根据目前实际情况,乘客舒适度要求的满足宜主要通过增大隧道有效断面积来实现;(2)内径6.0 m、外径6.7 m、强度C50的单层钢筋混凝土平板型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能满足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城轨区间隧道结构力学、乘客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3)本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2014 Vol. 31 (12): 88- [摘要] ( 2698 ) HTML (1 KB)  PDF  (1046 KB)  ( 108 )
93 基于半定量法的地铁工程地面塌陷风险评估
张昌新余志江 郑太航
   研究目的:针对地铁工程地面塌陷风险评估工作存在较大随意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定性分析地铁施工诱发地面塌陷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出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半定量评估模型,预测地铁施工诱发地面塌陷的风险。
研究结论:(1)评估线路地铁施工引发地面塌陷的风险等级主要在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之间;(2)局部地段砂层侵入洞身或距隧道顶板的距离较小,由于砂层厚度较大,地下水丰富、隧道上覆土层松散且厚度不大,地铁施工引发地面塌陷的风险等级为不稳定;(3)局部区段隧道在完整基岩内通过,且上覆基岩厚度较大,地铁施工引发地面塌陷的风险等级为稳定;(4)定性半定量评估法的评估结果与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际吻合较好,对今后类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14 Vol. 31 (12): 93- [摘要] ( 2676 ) HTML (1 KB)  PDF  (304 KB)  ( 141 )
96 地铁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损失原则研究
陈福贵 汤 珏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缺点是运营组织复杂,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快慢车模式下系统能力的损失问题。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车不停站所节约的时间可取1 min(含慢车停站时间),即快车每通过1个站,相比慢车节约1 min;(2)在传统平行成对的运行图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营对系统能力损失的影响公式;(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2): 96- [摘要] ( 2647 ) HTML (1 KB)  PDF  (842 KB)  ( 153 )
       通信信号
101 客专开行机车牵引列车信号设备设置方案研究
沈志凌
研究目的:本文针对开行部分机车牵引客运列车的客运专线特殊运输需求,研究分析列控系统兼容方案、地面信号设备配置方案,提出站台、股道有效长等接口配套要求。
研究结论:(1)采用区间增设地面信号机的方法较机车采用CTCS-2级车载信号的方法技术更为成熟,机车运用更为方便,可满足客运专线开行部分机车牵引列车的需要;(2)在股道有效长为650 m时,出站信号机宜设于距警冲标5 m处;(3)如果机车采用CTCS-2级车载信号,在股道有效长为650 m时,须限制机车牵引列车编组长度,同时出站信号机机构及设置位置、应答器、站台等应按照客运专线标准设置;(4) 建议修订客运专线矮型出站信号机建筑限界标准,以满足信号机安装要求;CTCS-3区段如要开行机车牵引列车,宜研制采用带引导信号的双机构出站信号机,以满足发车引导模式的功能需要;(5)本研究结论可供该类客运专线信号工程设计参考。
2014 Vol. 31 (12): 101- [摘要] ( 2614 ) HTML (1 KB)  PDF  (546 KB)  ( 142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