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3-15
  

  • 全选
    |
    路网研究
  • 李本深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自1965年以来筹建川汉铁路和建成襄渝铁路的历程.阐述了襄渝铁路建成后存在的问 题,及进行了襄渝铁路的改造.并提出今后完善襄渝-川汉线建设的展望。
  • 郑毅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市郊铁路的作用及优点.介绍了国外现代化大城市的市郊铁路网状况及北京市郊铁路 的状况,近年来北京的城市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区范围扩大、城区人口逐渐减少、近郊人口猛增.城区与近郊之间的客运量激增,指出加强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北京交通拥挤状况,并会促进 北京市的经济建设。
  • 刘吉录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沪渝沿江铁路,起自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重 庆等七个省市,全长2116km,本文分析了这条沿长江铁路大通道建设的现状,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贯通这条沿江铁路的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
  • 徐宝成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线改建和修建复线时常遇到“合拢”施工。为达到施工生产与运输生产两不误,本文提出了影响 “合拢”准确性的因素及其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方法。
  • 张燕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丈介绍德国ICE、法国TGV、 日本高速列车的维修体制.以及我国现行电力机车车辆检修制度.提 出我国未来高速铁路电动车组维修体制(主要是检修修程、周期、停时等指标)的初歩设想。
  • 赵煜澄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轨道交通是从根本上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上海建设明珠线为例.介绍了建设城市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具体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桥上以及九江长江铁路桥上铺 设无缝线路的实践和经验。
  • 李方志,季文玉,许克宾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现行混凝土及石砌体极限承载力的两种计算模式,对现行标准没计不同截面(矩形、圆形和 圆端形)的混凝土桥取及石砌桥墩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受压区应力成矩形分布的方案概念明确. 符合设汁习惯.且计算结果与现行《桥规》接近,能体现“转轨”原则,可作为建议方案。
  • 罗强,蔡英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以车辆与线路大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为基础.并参考有关的技术资 料.对S国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主要设计参数及技术处理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
  • 黄武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分析了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了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 卢建中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5年9月建成通车的北京丰台路立交桥,是全国首座网状腹杆系杆拱加劲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桥.本文介绍了该桥的概况.并详述了该桥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点,可供参考。
  • 郭胜珍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桥上无缝线路不同于一般铺设在路基上的无缝线路。本文分析了桥上无缝线路的特点.根据桥梁跨 度的不同。认为可分为中小跨度桥上无缝线路和大跨度桥上无缝线路两种类型。并阐述了桥上无缝线路的设 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王守仁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4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隧道坍方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地质预报、爆破技术、支护手段、机械化 程度已有长足进步的今日,可以认为90﹪的陡道坍方是可以避免的.也是能够避免的。本文阐述了隧道 坍方的各种类型,分析了引起坍方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治理隧道坍方的对策,以及防止陡道坍方应推行的新技术。
  • 徐则民,杨立中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岩滲透性预测是深埋隧道涌水量评估的重要基础,以往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隙宽与深度的关系、 隙宽与正应力的关系、渗透系数与深度的关系及渗透系数与正应力的关系几个类别,这些研究还不能完全满 足实际工程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探讨。
  • 张民庆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5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隧道工程渗漏水状况调查分析,探讨了结构防排水技术的设计、施工以及渗漏水的治理 技术。
  • 杨宝忠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隧道施工,采用国产湿喷机湿法喷射混凝土情况.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到配料拌合,喷射工艺等总结了一整套经验供同行者参考。
  • 昝月稳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蠕对地层增建二线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提出围岩注浆的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围岩注浆厚度和力学参数.并对运营隧道围岩注浆控制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大量的实验数据为保证 运输安全情况下注浆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本文还对注浆效果做了综合性的评价。
  • 王英学,王建宇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岩体内节理面的间距分布参数出发,对不同大小块体的出现概率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块体的 可靠度时考虑了结构面的产状、粘结系数、摩擦系数、岩体的容重等多个随机因素.并对分析过程编制成通 用程序,可以分析具体的工程设施在开挖面内不同尺寸块体的出现概率及其失效概率,以便作为支护设计提 供科学依据。
  • 魏国安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中,人们用的最多的是Fellenius法、Bishop法、Janbu法等,但对Sarma法用之甚少。Sarma法是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模型、几何 模型和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 罗斌,胡厚田,吕小平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调查和分析.本文总结了南方花岗岩残积层路堑边坡坡面冲蚀的特征,包括冲蚀类型,冲蚀发育特征,冲蚀发生发展过程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坡面冲蚀影响因素;探讨了坡面冲刷临界坡度问题,得出其临界坡度约为43°。
  • 李亚南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西安枢纽现状、目前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影响西安枢纽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如何解决好客车问题。当西安安康线、西安南京线引人西安枢纽后,提出提高西安枢纽综合能力的两种设想, 并进行分析,得出使西安枢纽综合能力增强的关键措施是新建西安南站及改建新丰镇编组站的结论。
  • 张雄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车辆段的总平面设计,对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了简要介 绍.并就地铁车辆总平面设计优化中的近远期结合,与上盖物业开发的结合,以及洗车线的合理布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吴彩兰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京津秦地区既有能力现状分析、设计年度客货运量增长情況,结合天津铁路枢纽现状、设 计年度运量,探讨性地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引入枢纽较为可行的方案。
  • 张瀚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说明了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内涵和由来,阐述了该问题在计算机系统中可预见的影响和危害。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现状。提出在铁路工程总公司系统内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 华林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铁十一局TMN的实施策略及建设情况。
  • 赵会兵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隧道施工中实测,获得III、IV、V类围岩超欠挖样本参数,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给出了各类围 岩超欠挖的数宇特征及概型分布,同时得出了各类围岩下超欠挖在隧道断面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作为隧道施工质量控制和隧道结构可靠性研究的参考。
  • 孙吉堂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钻爆法是目前我国隧道开挖的基本方法,因此钻爆法的设计规范化和技术更新的有序化.对提高隧 道掘进的质量、速度和安全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隧道爆破设计专家系统的设计概况和运行情况,该系统的光面爆破的智能设计方面,为后续工程提供了借鉴。
  • 常绵生,陈长征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供了南昆铁路米花岭隧道进口端供电设计的一整套方案,作为我国各种隧道开掘及配套技术 设计中的一项尝试,具有总结价值。
  • 尉兰芳,李万亮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北京铁路局管内电气化铁路各线,接有众多的地方铁路专用线。为保证牵引供电及其安全运营, 本文介绍设置接口设备的几种方某,并根据应用实例,阐述了几种方案的具体内容,优缺点及其投资概况,以供参考及进一歩探讨.
  • 范伟丽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箱形基础下加桩,以满足加强承载力和防止变形要求.桩-箱基础系由底板、顶板外墙、内纵横墙构成箱形结构,把上部荷载分配给桩。本文提出桩-箱分析与计算方法。
  • 钟宇林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柱帽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屋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不多,尤其是在地震区的使用就更少,本文从板柱结构体系和接柱节点两方面的受力分析入手。详细阐述该结构形式的结构计算和配筋设计 的要点.强调节点设计的原则.重点讨论本结构体系在地震区的运用.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 韦伟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建筑业的改革是以1984年推行招、投标承包制为突破口而逐步展开的。这些年来,铁路建筑系 统的改革实践,主要围绕控制建设投资、发展投资效益.提高铁路建设水平进行,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向题,提出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 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 韩同银,张小峰,陈风平
    铁道工程学报. 1999, 16(3):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提高铁路建设工程质量,营造一种有利有提髙铁路建设的工程质量的环境是关键性的问题。本文 从规范铁路建设市场和竞争体系的角度,浅述了一些提高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的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