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15
  

  • 全选
    |
    路网研究
  • 高夕良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通过现场实测主动土压力与实测侧向水平位移的结果,对m值进行反分析,获取m值与规范取值和经验取值的关系,为设计提供优化分析数据。
    研究结论:实际工程中m值小于规范取值和经验取值,m值的选取合理与否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围护结构的设计和围护方案的选择。另外在m值的反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同一种状态下计算,否则反算结果偏差太大,也就失去了反算的意义。
  • 张昆,郭菊彬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的岩性特性,探讨花岗岩残积土及全风化土实测标贯击数N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其服从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研究结论:目前国内外对标贯实测击数进行杆长修正没有一致意见,建议使用实测击数,可使野外编录、判别的操作性更强。通过实测结果来看,锤击数在15≤N<30范围内可定名为残积土,锤击数在30 < N ≤50范围内可定名为全风化土。经统计分析认为,深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及全风化土实测标贯击数N的概型分布为正态分布。
  • 邹少文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对CTCS-2、CTCS-3列控系统临时限速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早日为我国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行控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方案。
    研究结果:本文从临时限速形式、临时限速内容、临时限速设置方式等方面对CTCS-2、CTCS-3列控系统临时限速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方案是可行的,还有待工程的检验和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 白宝英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缓和曲线长度标准是线路设计的主要设计标准之一,主要受舒适度水平控制,关系到线位选择、优化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精度要求等。因此,本文特对其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在一定的设计边界条件下,合理选用设计标准和计算结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增加线路设计灵活性、适度地优化工程设计,为施工及养护维修预留良好条件,而且可以使工程经济更加合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运输的设计理念。
  • 王秀丽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通过国内外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分析,路网建设速度目标值的合理定位,项目的工程建设成本与经济效益以及动车组配属与列车实际运行速度等方面,确定合理的速度目标值。
    研究结论:从本线功能定位角度分析,建议采用200~250 km/h速度方案;从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角度分析,200~2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略优,300 km/h方案投资效益最差;因此,建议本线初期开通速度采用200 km/h,但考虑到 200~250 km/h方案工程投资增加不多,且本线的线路平面标准比较高,所以决定本线速度目标值为开通200 km/h,基础设施按照200~250 km/h建设。
  • 胡安华,蒋关鲁,王智猛,魏永幸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红层泥岩的击实性质、CBR承载比、模拟路基荷载下的膨胀率、无侧限强度、三轴剪切强度及压缩模量,用以验证将红层泥岩用作高速铁路路基及基床填料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得出了红层泥岩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浸水前后的强度及变形特性、CBR承载特性与膨胀特性等物理力学特性;结合达成新线试验段的试验研究及施工,分析了高路堤浸水前后的变形特性,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红层泥岩填料填筑路基的意见和建议。
  • 涂强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桩基托换是基础工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而变形控制又是桩基托换的核心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深圳地铁百货广场大厦下的桩基主动托换,并着重介绍变形控制值的分析确定。
    研究结果:确定了变形控制值,该控制值下的最大内力,是托换结构(托换大梁、托换桩等)设计的依据,也是托换施工过程动态监测的依据。
  • 刘彦文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对于水泥搅拌桩,如何确定复合地基所需的合理桩长,一直是工程实际中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天津市不同的土层,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论:超过临界桩长很多的桩,对于控制沉降和提高承载力效果不明显。桩身将因材料极限强度低而发生浅层破坏。在工程设计中,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桩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 常聚友,刘志军,周其祥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研究如何判定武广客专路基端承灌注桩桩端轻微离析或严重离析混凝土的厚度和性质。
    研究结果:反射波法检测桩身质量完整性可以判定桩端轻微离析或严重离析混凝土的厚度和性质;桩端轻微离析或严重离析混凝土通过单桩静载试验得知其承载力大于2000 kN。
  • 陈列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研究解决设计时速250 km福厦铁路的桥梁设计原则、128m钢箱系杆拱桥设计、(80+3*144+80) 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设计、越岭段简支箱梁桥施工组织设计等关键技术。
    研究结论:全线原则上采用整孔简支箱梁,制梁场预制,整孔运输、桥位架设,当不满足运架条件时特殊处理;128 m钢箱系杆拱桥矢跨比为1/5.333,主要构件为钢结构箱形截面,钢桥面结构,安装采用支架上安装后拖拉就位,静力、动力、疲劳分析表明结构和构造设计安全合理;(80+3*144+8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满足通航要求,采用连续梁结构、减隔震支座、防梁移装置确保结构设计安全、合理;采用整孔箱梁割部分翼缘板运输通过隧道、移动模架现浇整孔箱梁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客运专线桥隧密集相连地段整孔箱梁的运输和架设问题。
  • 姚峻生,许智焰,任伟,陈列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发展,受车站布置的影响,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岔上桥已不可避免。本文从桥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3个方面,对设于道岔区的厦深铁路韩江特大桥主跨(48+3*80+48) m变宽度有诈轨道连续梁桥进行设计研究。
    研究结果:通过大跨变宽度连续梁有限元分析计算,梁部各项指标均满足桥梁规范及轨道专业要求,设计的施工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韩江桥满足了车站布置和通航、防洪需要,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设置高速无缝道岔属于国内首次,也是我国客运专线建设中又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 郭郦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解决小半径曲线地段桥上无缝线路设计的难题。
    研究结论:小半径曲线地段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应重点从提高线路横向阻力、降低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适当提高设计锁定轨温等几方面考虑。
  • 孙其清,赵万强,高峰,喻渝,匡亮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是该隧道设计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地段,为了使隧道能顺利地穿越该地段,需要确定其初始地应力和材料性质等参数。
    研究结果:本研究根据乌鞘岭隧道现场量测的收敛信息,依据位移反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确定了F4断层的原始地应力及材料特性参数。同时采用特征曲线法,计算了初期支护、锚杆和二次衬砌的内力并判断了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
  • 张民庆,黄鸿健,苗德海,田四明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宜万线全线共有隧道159座,洞口150处,施工过程中有9处洞口发生了滑坍,通过对滑坍原因分析和滑坍治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研究结论:隧道洞口发生滑坍除地质原因外,勘察资料不准确和不能及时进行方案完善是设计方面的主要原因,未按设计施工、未及时提出变更、施工方法不当、监控量测不及时是施工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隧道洞口滑坍,应对洞口段进行有效的治理,当软弱不良地层厚度不大于5m 时,可采取加强锚网喷防护;当大于5m、小于10m 时,应采取钢管桩注浆加固;当大于10 m 时,应增设抗滑桩,以取得稳妥的治理效果。同时应及时施做明洞、洞门,以及洞口段的二次衬砌。
  • 张继令,翁爱华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对采样密度高、数据量大的等间隔瞬变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反演解释时,必须对数据进行无损滤波和压缩,得到反映信号衰减规律的不等间隔类对数采样瞬变电磁测深数据。本文特对此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在瞬变测深晚期,尽管数据信噪比非常低,利用变时窗滤波技术仍然可以获得符合规律的瞬变衰减曲线。因此,变时间(时窗)依赖滤波方法是对密度非常大的等间隔瞬变电磁测深数据进行无损压缩的良好工具。
  • 王红美,郭景武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本文对动态无功补偿进行研究,以解决在变配电所中静态补偿经常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的问题,同时降低铁路供电线路的损耗,保证铁路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根据用电负荷的极性及运行过程中需要补偿的容量,可对并联电容器组等设备进行单独控制或者综合控制,实现变电所电压、无功的综合自动调整,从而实现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变电所无功就地平衡的目标。
  • 肖琨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根据铁路视频监控需求,从系统构成、功能要求、网络结构等方面研究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研究结论:铁路综合数字视频的设计工作,重点要把握摄像机类型选择、焦距和通信带宽的计算、存储容量的选择以及联动功能的实现。需要设计人员具有系统和全局的观念,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充分了解需求和实际情况,为用户设计出适用的系统方案。
  • 戴琳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建立一个规模、范围、深度和功能都适宜的综合监控系统,发挥其在地铁运行中综合协调的作用,成为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的一个首要课题。为此,必须首先开展对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运行模式的研究。
    研究结果:通过对系统集成范围、集成深度的多方案比较,提出了适宜的集成方案;针对地铁运行中的正常、阻塞、故障、维护、站台火灾、站厅火灾、区间火灾等不同工况,提出了各子系统如何协调运行的方案。
  • 王国梁,赵红玉,罗健,戴朗杰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为了配合济南站无站台柱雨棚改造工程,须对济南站无站台柱雨棚接触网悬挂安装方案进行比选。
    研究结果:根据综合研究以及济南站雨棚电化改造有关结构承载力的验算,推荐济南车站客场无站台雨棚区段接触网悬挂安装方案采用贯通式大跨度软横跨方案。
  • 张鹏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以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出人线接轨方案为例,对出人线接轨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从而说明如何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结合出入线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进行多方案优缺点层层分析。并通过本项目分析,解决不同情况下的接轨难题。
    研究结论:出人线应本着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人的空走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尽量选择在线路的终点站或折返站,即根据列车运营交路选择接轨站。然后应结合段址选择、线路条件、车辆的技术条件和接轨站的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方案。
  • 郭琳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其它交通方式于一身的超大型综合枢纽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明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总的设计思路特点,给相关枢纽项目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研究结果:通过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区域客流预测、规模控制、地理及其功能定位、换乘及交通组织流线、工期安排等众多方面的统筹考虑与规划,使得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更趋向于功能的集中性,枢纽的设计更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经济性、社会化的特点。
  • 唐伟强,张继清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天津地下直径线是天津西站和天津站间直通的地下联络线,是天津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津秦客运专线转京沪高速铁路的便捷通路。该线位于天津市繁华的海河经济圈内,沿途控制点繁多,最大坡度的选择对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的投资和安全影响均很大。故研究确定最大坡度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小工程实施难度和确保运营安全都非常必要。
    研究结论:23 ‰坡度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天津地下直径线推荐采用23 ‰的最大坡度。
  • 曹克非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以我国第一座跨座式单轨车辆段为例,研究单轨车辆的维修工艺,为今后新建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结论:在跨座式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中,要了解单轨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构成跨座式单轨交通主要要素的结构。车辆段的厂房结构设计、车辆运用及检修设备的配置等,都应以满足单轨车辆维修要求为前提。
  • 徐德新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几大要素进行分析,寻找轨道交通车辆选型时确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等级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车底数的目的。
    研究结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等级时一般以平均车站间距作为首要依据,车站间距约为3.4 km 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2.3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1.5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 km/h。
  • 于春华,马振海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25(2):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构建城轨交通技术平台工作势在必行,根据目前城轨交通的发展,确定构建城轨交通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论:尽快构建城轨交通技术平台,修改完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重视设计标准化,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制的投人,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使我国城轨交通在设计上达到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