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辉
铁道工程学报. 2013, 30(4): 86-91.
研究目的:柏子村1 号隧道施工阶段塌方严重,竣工后对拱部衬砌出现的裂缝进行了修补。建成营运初期,出口段发现新裂缝并迅速向进口端发展,病害严重段,拱顶纵向压裂、压溃掉块,拱脚、边墙及拱腰纵向开裂、错台侵限; 隧道山体地面出现裂缝。隧区不具备变线保通条件,病害发展随时有长时间中断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危险,需对其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柏子村1 号隧道隧道病害为古滑坡活动所致。地层关系倒置、明显的古滑面( 带) 是该古滑坡存在的直接、确定性判据,地形地貌特征、滑体位移特征是间接、补充性判据。研究揭示了该古滑坡活动的物质基础( 内因) 及诱发因素( 外因) 。总结出类似滑坡的主滑方向研判方法: 主滑方向通常与地形最大坡度方向、山体软弱层最大倾斜方向一致; 主滑方向通常与古滑坡的滑动方向、滑体地层保留的母岩特征中层面倾向一致; 主滑方向与隧道衬砌等地下结构受到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主滑方向与平面最大水平位移矢量方向一致。滑坡处于蠕动阶段,推动作用明显,提出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勘察研究方法及成果对类似滑坡、古( 老) 滑坡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