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 全选
    |
    长大干线: 地质与路基
  • 沈宇鹏, 张哲, 张雪东, 钟顺元, 王亚琼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蒙内铁路在蒙巴萨地区以深路堑形式穿越大面积的膨胀土地段,由于膨胀土具有强胀缩性、裂缝性、强度衰减等特殊工程性质,对铁路的安全运营产生较大影响。蒙巴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膨胀土易在大气干湿循环作用下发生抗剪强度的衰减,造成路堑边坡的失稳。因此,有必要对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抗剪强度的衰减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为路堑边坡的防护与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结论: (1)干湿循环效应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其中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和含水率变化范围的增加而降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试样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2)膨胀土的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渐达到稳定值,稳定值大小和达到稳定时的干湿循环次数与含水率的变化范围相关;(3)膨胀土抗剪强度衰减主要是由于土体内部裂缝发育和土颗粒间相互作用减弱;(4)本研究成果对肯尼亚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长大干线: 线路与轨道
  • 张向民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在温度力作用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产生碎弯变形,严重影响行车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将扣件分别假定为连续弹性介质和等间距弹性支座,建立无砟轨道钢轨碎弯分析模型,采用能量法推导相关计算公式,研究扣件刚度与钢轨碎弯波形的关系、碎弯临界温度力、扣件刚度视为连续弹性介质的精度以及为最大限度提高长钢轨稳定性的扣件极限刚度等问题。
    研究结论: (1)随着钢轨碎弯波长的增加,其临界温度力基本不变,差值不超过1%,但碎弯半波数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从理论上解释了碎弯变化的过程,并且有碎弯的长钢轨始终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2)钢轨碎弯存在最不利半波数,并对应最低载荷,主波总波长取10倍扣件间距时,得到主波最不利半波数为5,最低临界温度力为1.021 5×107 N;(3)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加,碎弯半波数有所增加,临界温度也升高;随着扣件间距的增加,碎弯半波数也增加,基础模量减小;(4)通过对比分析扣件假定为连续弹性介质和等间距弹性支座计算钢轨碎弯临界温度力,得出当每个半波内有不少于3个扣件时,扣件假定为连续弹性介质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并且随着半波中扣件数量的增加或者总波长的增加,两者数值更加接近;(5)当半波变形波长为支座间距时钢轨碎弯临界温度力可得最大值,并且随着主波扣件跨数的增加,扣件极限刚度收敛于确定值1.010 2×106 N/cm;(6)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碎弯提供理论参考,并可为高速铁路扣件参数的检算及合理性提供计算依据。
  • 房建, 雷晓燕, 练松良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列车振动和轮轨相互作用力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成倍增大。对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振动而言,桥梁变形和轨道不平顺相互叠加形成轨面位移,因而轨道不平顺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针对轨道不平顺对客运专线高架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三种实测中长波轨道不平顺状态,即路基有砟轨道不平顺、桥上有砟轨道不平顺以及隧道无砟轨道不平顺对高架轨道结构振动响应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论: (1)在相同运营条件、相同养护条件下,不同轨道结构的不平顺状态对轮轨冲击作用力、钢轨振动加速度、轨道板振动加速度的影响不同,但对桥梁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小;(2)在客运专线轨道中长波不平顺激励下,钢轨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20~250 Hz范围内,轨道板、桥面板垂向振动频率分布在20~150 Hz范围内,轨面不平顺度的波长成分是影响轨道结构振动频率分布特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轮轨力、钢轨振动加速度、轨道板振动加速度受随机不平顺的短波长成分的影响显著;(3)除了轨道结构类型的影响,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大小与波长特性对轮轨力、钢轨振动加速度、轨道板振动加速度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建议在进行轨道不平顺控制时将轨道不平顺谱纳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轨道质量的评价指标当中;(4)本研究成果对加深认识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对高架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杨成永, 程霖, 李延川, 马文辉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新建地铁隧道上穿施工将引起既有隧道内的轨道结构发生变形甚至脱空,影响既有地铁的安全运营。为此,将轨道结构视为弹性地基梁,在控制微分方程中引入阶梯函数,推导考虑轨道与基底脱空的轨道变形傅里叶级数解法,并将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基于傅里叶级数法进行参数分析。
    研究结论: (1)轨道变形、内力和脱空范围均随隧道隆起量的增大而增大,轨道结构内力和脱空范围随隧道上浮槽宽度的增大而减小;(2)当双洞隧道中距大于8倍的上浮槽宽度时,可按单洞隧道确定基底变形;(3)当双洞隧道中距小于4倍的上浮槽宽度时,道床板的最大隆起将超过隧道底板;(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上穿施工中既有轨道结构的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长大干线: 桥梁工程
  • 朱志辉, 刘杰, 周智辉, 闫铭铭, 张磊, 何旭辉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为研究温度作用下大跨度拱桥轨道静态平顺性,以及轨道温度变形对行车动力响应的影响,以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钢箱提篮拱桥南广高速铁路西江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模型计算温度变形下轨道静态高低不平顺校核值,并与轨道静态不平顺验收指标进行对比;将温度作用引起的轨道变形叠加到轨道不平顺样本中,利用自主开发的TRBF-DYNA软件开展高速铁路大跨度拱桥车-桥耦合振动及列车走行性分析。
    研究结论: (1)温度作用下桥面会发生较大竖向变形,导致钢轨变形300 m弦长高低不平顺指标超过轨道静态验收标准;(2)考虑温度变形后,桥梁动力响应及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和乘坐舒适度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且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3)建议大跨度桥梁轨道变形静态验收时,以竖曲线半径指标替代300 m弦长验收指标,并辅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进行综合判断;(4)本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大跨度桥上轨道变形验收指标提供参考。
  • 文丽娜, 程谦恭, 程强, 郭喜峰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为研究围岩附加拉力对悬索桥锚碇蠕变特性的影响,结合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悬索桥雅安侧岸坡隧道锚工程区特定地质条件,依据相似理论,开展隧道锚1 ∶10原位缩尺模型蠕变试验。根据悬索桥锚碇工作原理,将围岩对锚碇的附加拉力嵌入传统四元件Burgers蠕变模型而得到修正后的锚碇蠕变本构方程,并对修正后的蠕变本构方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论: (1)模型锚蠕变试验值和利用修正后的蠕变方程计算出的锚碇最终应变量在量值和变形趋势上都较为相似,表明锚碇蠕变分析中应计入围岩对锚碇附加拉力的影响;(2)修正后的蠕变方程中弹性模量较黏性系数影响显著;(3)Maxwell模型弹性模量较Kelvin模型弹性模量对蠕变结果的影响敏感,Kelvin模型黏性系数较Maxwell模型黏性系数对蠕变结果的影响敏感;(4)本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泸定大渡河特大悬索桥隧道锚系统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 王学伟, 祝兵, 刘国军, 许基厚, 谢明志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为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机理,本文基于显式动力有限元法,以某公铁两用钢桁架梁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建立该斜拉桥倒塌破坏分析的数值模型,探讨地震波作用于水平纵向的倒塌破坏全过程。
    研究结论: (1)首先边墩和辅助墩均出现了明显的屈服破坏,且破坏位置均在墩底部,其次主塔上横梁位置和主塔下横梁位置出现屈服破坏从而导致主塔结构的屈服破坏,最后在结构倒塌破坏过程中伴随着端部少数斜拉索的断裂破坏;(2)对整体结构倒塌破坏起关键作用的构件及破坏位置为辅助墩墩底、边墩墩底、边墩支座、主塔上下横梁连接部位及主塔底部;(3)在斜拉桥的倒塌过程中会伴随少数端部斜拉索的断裂破坏,该位置处的拉索出现失效破坏的概率最大,但不是引起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同时大部分斜拉索出现了较大的索力变化幅度,因此应该保证斜拉索具有足够的设计承载能力安全系数以防由于拉索断裂失效而引起的结构倒塌破坏;(4)本研究成果可为斜拉桥抗倒塌设计和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参考。
  • 王建强, 赵云, 赵卓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由于近断层区域曲线桥的震害严重,为提高其抗震性能开始逐步采用隔震技术,因而有必要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曲线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优化近断层区域隔震曲线桥的设计。本文对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曲线桥进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曲率半径、桥墩高度和地震动输入方向对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论: (1)圆心角大于30°时,曲率半径对隔震曲线桥的支座和边墩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圆心角小于30°时,隔震曲线桥可按照直线桥进行设计;(2)由于采用隔震技术,桥墩高度对下部结构桥墩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而对隔震支座和上部梁体的影响较小;(3)对隔震曲线桥中的桥墩进行设计时应考虑最不利的地震动输入方向,可沿桥墩平面的法向输入地震动对桥墩进行地震响应分析;(4)本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区域隔震曲线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 长大干线: 隧道工程
  • 王志杰, 徐海岩, 唐力, 王岩, 周平, 夏勇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互层围岩开挖易出现台阶溜垮、涌水涌砂等现象,为安全施工,本文以蒙华铁路阳城隧道第四系土砂互层地层隧道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层厚比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论: (1)土砂互层地层隧道围岩,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层厚比变化趋势相反;(2)两层土砂互层地层围岩随着土层所占比例的增加,隧道拱顶沉降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两层、三层土砂互层地层围岩土砂比为1 ∶1或1 ∶1 ∶1均匀分布时,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最小,初期支护结构主应力差最小,围岩稳定性最好;(3)不同层厚比土砂互层地层隧道,拱脚水平位移比拱肩水平位移更大,波动范围更广,隧道施工中应尤其加强对拱脚位置处的支护;(4)本研究结果可为土砂互层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互层地层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 王道远, 袁金秀, 王记平, 王凯, 夏勇, 王海蛟, 温明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隧道穿越黏滑断层带极易发生错断,其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一直是业内研究的关键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黏滑错动模型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隧道穿越断裂黏滑带黏滑错动条件下结构应变、主应力响应特性,探求穿越断裂黏滑带隧道合理抗错断设防长度。
    研究结论: (1)衬砌主应力最大峰值均出现在断裂黏滑带两侧一定范围内,当远离黏滑断裂带衬砌结构主应力趋于稳定,黏滑错动影响范围在隧道纵向具有显著区域性特征;(2)断裂黏滑错动对活动盘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固定盘;(3)影响范围内活动盘侧以拉应力破损为主,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约为(6~7)D;(4)固定盘侧以压应力破损为主,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含断层带)约为(4~5)D,且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加,固定盘侧影响范围逐渐向断层区域内平移;(5)减错缝的设置可将衬砌结构主应力降至安全范围内,实际工程建议根据衬砌模板台车长度将减错缝与施工缝设置在同一断面;(6)本研究成果可为黏滑错动地质地段隧道抗错断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 孙书伟, 朱本珍, 马宁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为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以成都天府新区汉州路北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运用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开挖方案的基坑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支护建议。
    研究结论: (1)成都天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洪坡积层和砂泥岩互层,汉州路北段长1 390.88 m,设计三种舱类;(2)汉州路北段管廊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9.3 m,位置为K 0+40,管廊类型为两舱管廊,截面尺寸为7.6 m×3.8 m,宜采用两级放坡方式开挖,下级边坡高度5~6 m时整体稳定性最好,黏土区最优放坡坡率为1 ∶1.5,全风化基岩区为1 ∶0.75,中风化基岩区为1 ∶0.3;(3)对于局部工程区不满足放坡条件者,建议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长度4~6 m、间距1~2 m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4)本研究成果可为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长大干线: 通信信号
  • 张友兵, 陈志强, 王建敏, 吴培栋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智慧铁路,是铁路部门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铁路部门开始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到高铁列车控制系统中,构成高速铁路ATO系统,在该系统中,由ATP保证行车安全,由ATO实现自动驾驶,实现安全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如何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是高铁自动驾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和给出了不同场景下提高ATO控车舒适度的方法。
    研究结论: (1)给出了提高启动、巡航、停车三个不同控速阶段控车舒适度的方法;(2)给出了提高过分相区舒适度的方法;(3)给出了提高舒适度的一般方法;(4)给出了舒适度的评价方法;(5)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高速铁路ATO系统的控车舒适度。
  • 方林, 郭瑞, 郑波, 黄强兵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活动断裂在我国分布较广,然而在长距离工程选线及设计中,线路往往会穿越或邻近活动断裂带。断裂粘滑作用常造成地震发生,加之地震动力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和受力变形问题又是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对地铁隧道跨越活动断裂进行地震荷载时程分析,从定量角度研究跨断裂地铁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
    研究结论: (1)地表断裂位置处PGA放大系数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具有典型的上盘效应;(2)地震作用改变了断裂附近隧道结构接触压力,在地震过程中,拱顶最大接触压力在上盘增大下盘减小,而拱底最大接触压力在上盘减小下盘增大,接触压力的主要变化范围在上盘40 m和下盘30 m范围内;(3)地震荷载下断裂附近隧道结构拱顶轴力在上盘增大下盘减小,而拱底轴力在上盘减小下盘增大,此外,在断裂位置处隧道结构弯矩和剪应力数值明显增大;(4)基于地震作用下跨断裂地铁隧道内力显著变化范围,给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下跨断裂地铁隧道的纵向设防长度建议值为上盘40 m、下盘30 m,在此区域内应采取设置减震层、加固围岩和采用柔性接头等抗震设防措施;(5)本研究成果可为跨断裂地铁隧道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 城市轨道工程
  • 冯慧君, 俞然刚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在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先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会对后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双线隧道盾构掘进完成后地表沉降存在差异性。依托天津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掘进工程,基于FLAC3D软件建立隧道掘进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从隧道开挖变形、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先挖线路对后挖线路变形特征的影响,验证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导致地表沉降的叠加效应。为保证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不超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盾构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出渣量等因素对地表最大沉降量的影响,有效指导盾构隧道施工参数的选择,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研究结论: (1)前序次开挖隧道对后序次开挖隧道的隧道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均存在叠加效应影响,后序次开挖隧道的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均略大于前序次隧道的对应沉降值;(2)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显示,实测地表沉降值相比数值模拟计算值分别高出5.78 mm、4.97 mm,隧道的管片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均在5%以内,数值模拟计算误差均处于可控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3)本研究结论在城市地铁盾构(TBM)法施工领域,对地表沉降控制方面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操作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韦凯, 王绍华, 豆银玲, 欧灵畅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为研究地铁钢轨波磨条件下扣件胶垫频变特性对轮轨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测试并表征地铁扣件橡胶垫板的频变力学特性,然后建立地铁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频域分析模型,并以某地铁实测钢轨波磨数据作为激励输入,计算和分析地铁扣件胶垫频变特性对轮轨系统高频动力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论: (1)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扣件胶垫刚度(阻尼系数)随激振频率呈近似线性正相关(负相关);(2)考虑胶垫频变特性后,除钢轨振动加速度外,轮轨系统在波磨诱发频率范围内的动力响应均显著减小,但钢轨振动响应主频仍然在波磨诱发频带;(3)胶垫频变特性会增大轮轨系统在35~90 Hz以及700 Hz以上频段的振动响应,因此在预测地铁环境振动和高频轮轨噪声等问题时应考虑扣件胶垫频变特性;(4)本研究结论可为地铁钢轨波磨条件下轮轨系统的准确动力评估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 工程机械
  • 熊国辉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宁波余慈高速公路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连接线,高架桥采用大型非对称分幅预制箱梁结构取代传统的现浇结构和小箱梁预制结构,具有横向湿接缝少、整体刚度好、景观效果良好等优点,但也存在非对称箱梁吊装稳定性、双向架梁、桥跨承载受限等施工难点。为此,研制出JQ850型双向步履架桥机,以完成不对称箱梁的吊装及桥上掉头作业,本文就其主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研究结论: (1)无级可调吊具的应用,实现了非对称箱梁的稳定、高效吊装;(2)机臂框架以中支腿为对称线完全对称设计,通过前、后支腿位置互换,实现架桥机高效桥上掉头;(3)前、中支腿采用多点支撑系统,后支腿采用移动式结构,可将最大施工载荷控制在设计许可范围内;(4)JQ850型双向步履架桥机桥上掉头、过孔及架梁作业工法高效可行;(5)此工法在高速公路大型分幅预制箱梁架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也可为后续高速公路大型箱梁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 工程经济与管理
  • 朱桃杏, 王慧, 葛勇, 宋婧婧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9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高铁工程项目物资需求量大、施工工艺复杂、后续影响范围广,施工物资库存控制的有效性需要系统分析、动态管理。本文基于高铁施工项目的资金、库存以及施工进度的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高铁项目施工物资库存控制流图,通过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定性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研究结论: (1)高铁施工项目较为特殊,施工建设中的物资供应以及物资库存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施工效率;(2)高铁工程项目的库存控制主要受物料采购、资金流、施工进度的影响,各影响因素间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反馈系统;(3)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资源库存时应考虑项目的运作形式与工程进度,资源订货应与施工进度以及现金流相匹配;(4)本研究结论对高铁工程施工有效预警资源闲置或资金浪费等有一定的借鉴,也可为库存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金晶, 李宗昊, 朱亮, 童心豪, 杨长卫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3): 103-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 中国铁路建设项目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外铁路修建的风险评估是项目的首要环节。本文首先综合各项风险因素,主要分析铁路建设项目沿途的亚洲及欧洲部分国家,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其次,针对亚欧两个大洲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使用了不同的训练算法建立了两个独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结论: (1)本文针对亚洲和欧洲不同的情况,利用不同的函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风险评价;(2)通过所创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在铁路建设目标国宏观风险评价中,只需专家给出目标国各个风险的评分,就可以得出目标国的总体建设风险评分,无需再进行繁琐的人工总体评分;(3)本研究结果可用于高速铁路建设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