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0年 27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5

路网研究
 
       路网研究
1 既有铁路扩能改造若干问题探讨
杨元明
研究目的:根据新的技术政策、新的标准规范等要求, 通过对既有线扩能改造中出现的与新的标准规范不相适应的若干问题的分析 研究、对既有线通行双层集装箱的合理性及增建二线后改变维修体制的探讨, 提出了觖决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若干问题的基本思路。
研究结论:对于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的一些问题, 应根据项目的特点, 在本着避免既有线 大拆大改、节省工程投资的原则下, 结合铁路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新的标准规范要求, 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新建线路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新的标准规范, 对既有线改建则应充分考虑到既有线的现状特点, 在满足项目功能需求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与新的标准、规范 相适应, 并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
2010 Vol. 27 (12): 1-4 [摘要] ( 2545 ) HTML (1 KB)  PDF  (504 KB)  ( 184 )
5 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方案研究
左武,赵升
研究目的::徐州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地位举足轻重,郑徐客运专线在徐州枢纽内的线路走向直接影响着徐州地区规划与经济发展。通过对工程投资、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预留工程的利用研究与分析,提出一个合理的线路引入方案。
研究结论:根据枢纽客运量及列车开行方案,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的线路方案设计了沿夹孟线方案和沿北三环线引入方案供比选。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预留工程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工程投资三个方面分析,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推荐采用沿夹孟线方案。
2010 Vol. 27 (12): 5-8 [摘要] ( 2512 ) HTML (1 KB)  PDF  (408 KB)  ( 118 )
9 基于集对分析的昌赣城际引入枢纽方案研究
李艳
研究目的:南昌至赣州城际铁路是京九客运专线先期实施部分,是江西省以南昌为中心“十”字型快速铁路网的组成,承担着大量城际和长途跨线客流。新建昌赣城际铁路引入既有枢纽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涉及因素众多,且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模糊性很高,需要一种方法来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研究结论:在枢纽总图布局稳定、客站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应用基于集对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昌赣城际铁路沿京九线引入和沿沪昆线引入南昌枢纽2个方案进行了比选,涉及4个影响因素,最终计算得出最优方案,与专家组定性分析比对结果一致,这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该领域的方案比选研究提供参考。
2010 Vol. 27 (12): 9-12 [摘要] ( 2533 ) HTML (1 KB)  PDF  (366 KB)  ( 76 )
13 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线路方案研究
肖天国
研究目的: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是闽西南与中东部地区联系的重要节点,在路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的线路走向将直接影响龙岩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通过对工程投资、铁路运输组织、建设的协调性和旅客乘车的便利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引入分案。.
研究结论: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的线路方案有集中龙岩站作业方案和铁山洋站辅组作业方案2比选方案。从工程投资、铁路运输组织、建设的协调性和旅客乘车的便利性4个方面的分析,最终确定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采用铁山洋站辅组作业方案。高速铁路引入方案的选择既要满足城市规划发展和铁路运输的需求,又能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也应方便旅客乘车。
2010 Vol. 27 (12): 13-17 [摘要] ( 2540 ) HTML (1 KB)  PDF  (471 KB)  ( 116 )
18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纵断面设计膏
魏永幸
研究目的:为有效控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处的沉降差异、刚度差异,有必要进行路基纵断面面设计。本文论述了路基纵断面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并讨论了路基程纵断面设计的内容以及技术要点。
研究结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应进行路基工程纵断面设计。路基纵断面设计内容包括:连接处刚度差异、沉降差异检查与处理、工程接口设计的检查与处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应按照“纵断面面优先”的原则,首先进行路基工程纵断面程设计,依据路基工程纵断面设计进行路基横断面辅助设计,路基横断面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
2010 Vol. 27 (12): 18-22 [摘要] ( 2627 ) HTML (1 KB)  PDF  (395 KB)  ( 140 )
23 高速铁路坐标系搭接与线路设计
李亚辉,石德斌,张云芳
研究目的:在部分高速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搭接区域,由于坐标系设计及线路设计不当产生了线路中线无法平顺衔接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对高速铁路坐标系设计及线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结论:通过对坐标系搭接区域出现问题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坐标系设计时,应控制相邻两个坐标系投影变形之差;在线路设计时,应正确选用坐标系换带后控制点;在坐标转换时,相同的控制点在不同坐标系下应使用坐标换带方法转换。
2010 Vol. 27 (12): 23-26 [摘要] ( 2547 ) HTML (1 KB)  PDF  (350 KB)  ( 106 )
27 北方高速铁路站台消防管道冻害成因分析及防护方案
贺占民,郭 霖,车跃龙,吴国华
研究目的: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出现异常的寒流,使高速铁路站台管廊消防保温干管时有冻裂、漏水,影响消防设施不能使用。通过调研发现,主要是管廊中消防保温干管上只设有消火栓,没有其它用水户;干管两端分别接客车上水主干管,与客车上水管形成并联管网。在无客车上水时,消防保温干管两端水压基本处于平衡,管内流速很低、基本没有热交换。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湿式管道冻害防护与干式管道消防系统的方案。为高速铁路车站消防设计提供借鉴。
研究结论:北方车站消防管道设计,有条件时应设置在岩土中冰冻线下。否则,应有防护方案;设计可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湿式管道冻害防护或干式管道消防系统的方案。
2010 Vol. 27 (12): 27-30 [摘要] ( 2559 ) HTML (1 KB)  PDF  (339 KB)  ( 80 )
31 长联高墩大跨不对称连续刚构桥设计与施工研究
刘志军
研究目的:在山区不对称峡谷设置桥梁时,可采用长联高墩大跨不对称连续刚构桥。这种桥型与刚构连续体系相比,具有稳定性好、施工相对简单、桥型美观、养护维修方便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具有这种特征的桥梁从结构受力与变形特点、合龙顺序与合龙措施、大的边中跨比值对结构的影响、T构悬臂施工阶段安全性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以期能供类似桥梁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研究结论:长联高墩大跨不对称连续刚构桥梁部弯矩、桥墩的水平位移、桥墩截面弯矩等均不对称,合龙段顶推能使结构墩顶、墩底弯矩有明显的减小,其减小幅度与桥墩刚度以及桥墩离不动点的距离有关,合龙时是否施加顶推力对箱梁弯矩影响很小。对于这种桥型,需要合龙顶推时,中跨一次边跨一边跨的合龙顺序有利于减小合龙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顶推时合龙段处普通钢筋、临时锁定杆件等不能焊死,必须保持水平向的活动。当边中跨比值偏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腹板开裂。由于全桥合龙后受力需要,在边主墩的双肢之间不设永久横撑,但为了保证没有设置永久横撑的高桥墩在T构悬臂浇注阶段的稳定性,可考虑设置型钢临时横撑。
2010 Vol. 27 (12): 31-36 [摘要] ( 2613 ) HTML (1 KB)  PDF  (584 KB)  ( 170 )
37 梁格法在松花江特大桥设计中的应用
延力强,杨欣然
研究目的:结合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特点,对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四线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进行介绍,采用专业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单梁与梁格模型,对该桥的静力、屈曲、自振特性及横梁配筋等方面内容进行空间仿真分析对比。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支座的横向布置对于支座吨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各工况分别作用下,除收缩二次工况外,单梁与梁格模型受力数值比较吻合,两个模型的刚度、转角、徐变上拱等计算结果差人较小,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为设计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010 Vol. 27 (12): 37-41 [摘要] ( 3197 ) HTML (1 KB)  PDF  (430 KB)  ( 116 )
42 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成温邛高速枢纽立交”选型研究
庞雪春 吴瑞秋
研究目的:二绕一成温邛枢纽立交是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的重要节点之一。本文结合该立交实例的控制因素,采用统计、类比、优缺点评价等方法进行综合技术比较;分析该立交在不同交叉位置的合理线路方案,以及交叉点的不同立交型式方案,为其他相似工程立交选型思路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立交方案的选择,即是对立交的不同交叉位置以及交叉点的立交选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全面均衡选择,实现交通流的快速转换和运输通畅,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营维护费用,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010 Vol. 27 (12): 42-46 [摘要] ( 2646 ) HTML (1 KB)  PDF  (393 KB)  ( 144 )
47 钢桁梁腹杆插入式节点杆端应力分析与探讨
艾宗良,袁 明,戴胜勇,胡步毛,童登国,杨善奎
研究目的:为便于制造与安装,大跨钢桁连续梁桥往往在采用整体节点,腹杆与主桁节点连接时,腹杆插入节点板中,采用高强螺栓两面连接。由于仅连接杆件的两个面,另外一面(或两面)不直接承受节点板传递的荷载,必然存在剪力滞效应。通过建立钢桁梁腹杆的几种典型截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两面连接腹杆端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掌握腹杆端头板件应力分布的规律并用于指导钢桁梁桥节点设计。
研究结论:杆件端部最大正应力均发生在螺栓群末端;一般来说,杆件板厚越大,螺栓连接沿杆件长度方向的排数越多,最大正应力与名义正应力的比值越小;截面形式变化、板件厚度变化不会对最大剪应力的发生部位产生影响;杆件中部,截面应力趋于均匀,剪力滞效应不显著。
2010 Vol. 27 (12): 47-50 [摘要] ( 3313 ) HTML (1 KB)  PDF  (422 KB)  ( 143 )
51 高墩大跨刚构桥施工稳定性分析研究·
杨善奎,陈思孝
研究目的: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浇施工中,最大悬臂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以牛角坪双线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对施工过程中的主墩及最大悬臂状态进行了非线性屈曲分析,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稳定性。
研究结论: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本桥最大悬臂状态实体单元模型,综合考虑了双重非线性的影响,研究该桥最大悬臂状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9种工况的施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桥主墩纵向弯曲刚度小于横向弯曲刚度,墩相对较易发生纵向屈曲失稳,但稳定特征值大,其主墩自体稳定性及最大悬臂施工状态施工稳定性好,施工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稳定性破坏,对于工程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010 Vol. 27 (12): 51-55 [摘要] ( 2646 ) HTML (1 KB)  PDF  (384 KB)  ( 121 )
5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
沈祥明,刘坡拉,汪继锋
研究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是将岩溶隧道突水风险因素定量化,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相对于突水风险评估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并比较各风险因素之间权重大小,用于评价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岩溶隧道或岩溶隧道不同地段突水的风险性。
研究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进行评价,解决了因人而异、人的主观性带来的偏差。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论证了隧道得胜场地下河槽谷段及进口山地斜坡段分别为突水风险极高、高度地段,基本符合该隧道掘进过程中突水状况。
2010 Vol. 27 (12): 56-63 [摘要] ( 2589 ) HTML (1 KB)  PDF  (658 KB)  ( 178 )
64 考虑相关性的铁路隧道围岩概率分级方法研究
姜贤平,李刚,李鹏
研究目的:以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l0003--2005)围岩分级方法为基础,将概率分析原理引入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工作中,并对分级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考虑围岩分级指标相关性的、定量分析铁路隧道围岩等级的概率模型,为铁路隧道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通过采用考虑相关性的铁路隧道围岩概率分级模型对石太客运专线南粱隧道、太行山隧道部分里程的围岩进行分级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围岩实际开挖情况对比;结果表明,考虑相关性的铁路隧道围岩概率分级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吻合,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隧道围岩实际情况,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0 Vol. 27 (12): 64-68 [摘要] ( 2582 ) HTML (1 KB)  PDF  (551 KB)  ( 117 )
69 城市隧道双洞口污染物扩散模拟分析
王子云,谢朝军,唐上明,王东伟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城市双洞隧道污染物扩散情况,分析车辆出口隧道对车辆进口隧道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采用CFD技术和气体扩散方程,对某城市双洞口隧道CO扩散进行模拟分析,讨论隧道洞口间隔墙设置的必要性。
研究结论:模拟结果表明洞El间不设置隔墙时,出口隧道设计阀值200 ppm的排放条件下,入口隧道局部CO浓度可以达到60 ppm,而设置隔墙的情况下,入口隧道最大CO浓度在20 ppm,可见有必要设置隔墙,以对入口隧道设计环境进行改善。
2010 Vol. 27 (12): 69-72 [摘要] ( 2612 ) HTML (1 KB)  PDF  (340 KB)  ( 137 )
73 正交异性桥面钢板梁在铁路电气化改造中的应用
李 艳
研究目的:在铁路电气化改造中为了提高上跨铁路桥的桥下净空,需要采用结构高度更低的下承式结构形式替换原结构,同时施工中不能影响桥下既有线行车。本文研究了下承式正交异性桥面钢板梁替换既有16 m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用。
研究结论:下承式正交异性桥面钢板梁是将设置纵横梁加劲的钢桥面板与两片主梁连接,荷载通过桥面板与纵横梁传给两片主梁的梁式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降低了结构高度;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架设的方法,加快了工程进度,实现了利用天窗时间完成换梁施工;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道砟,解决了钢梁明桥面的养护维修困难;同时讨论了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受力性能。目前该结构形式已应用于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
2010 Vol. 27 (12): 73-76 [摘要] ( 2499 ) HTML (1 KB)  PDF  (384 KB)  ( 110 )
77 宝成线扩能马角坝牵引变电所综合补偿方案研究
吴萍 袁勇 李剑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运量的增长,实际运行中会出现牵引网电压低于电力机车最低允许电压的情况。因此,改善牵引网电压,在电气化铁路的设计中是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改善供电臂电压水平的措施有:提高牵引变电所牵引侧母线电压、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采用并联补偿装置、采用载流承力索或加强线等。
研究结论:本文分析了改善牵引网电压的几种方法及其工作原理,针对宝成线这种山区铁路的运量大、铁路沿线电力系统电源薄弱的特点,通过对宝成线马角坝牵引变电所的牵引供电方案的研究和供电理论计算,最终得出在马角坝牵引变电所的馈线侧同时安装串联补偿装置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马角坝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的电压水平,从而使牵引网末端其电压达到20 kV。
2010 Vol. 27 (12): 77-80 [摘要] ( 2540 ) HTML (1 KB)  PDF  (335 KB)  ( 104 )
81 新型高速铁路声屏障动力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胡 酷
研究目的:时速在100 m/s的高速列车经过声屏障时产生的气动力不可忽视。通过本研究,拟找到一种有效且经济的结构模式来克服这一影响。
研究结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预应力的施加可以减少结构的竖向应力,约为0.2 MPa,同时预应力的施加增大了结构的刚度,故其应力放大系数会比不施加预应力的要大一些,但是增量不是很大;(2)施加预应力与不施加预应力对计算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由于结构的自身频率(不开裂情况下)与列车气动力荷载的频率相差较大,不会发生共振现象;(3)列车气动力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与静力作用下的位移相差不大;(4)结构在提供的列车气动力作用下尚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2010 Vol. 27 (12): 81-84 [摘要] ( 2514 ) HTML (1 KB)  PDF  (351 KB)  ( 129 )
85 天津站枢纽地下换乘厅夏季空调设计标准的研究
丁少昆
研究目的:天津站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地下一层大厅换乘面积约2万m2,可以同时满足乘客在城际铁路、国铁、地铁、出租、公交车等交通形式之间换乘的需要,换乘大厅的夏季空调设计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采用。本文通过对乘客换乘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各换乘模式下“相对热指标”(RWI)值的计算和比较,确定换乘大厅夏季空调设计标准。
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乘客换乘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各换乘模式下“相对热指标”(RWI)值的计算和比较,最终确定天津站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地下一层换大乘厅夏季空调设计标准:于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40%一65%;该方法可为其它类似的设计提供借鉴。
2010 Vol. 27 (12): 85-88 [摘要] ( 2571 ) HTML (1 KB)  PDF  (329 KB)  ( 103 )
89 地下铁路车站站台层通风空调方案研究
王 斌
研究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地下铁路客站环控通风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我国有关地下铁路客站环控系统的相关技术 标准和规范较少, 无前期工程经验可借鉴,本文针对地下铁路车站站台层的特点,对其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论:提出了地下铁路车站站台层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思路,并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风量、冷量的配置以及送风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 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供今后包含地下铁路车站及地铁车站于一体的枢纽站房空调系统设计 参考。
2010 Vol. 27 (12): 89-92 [摘要] ( 2537 ) HTML (1 KB)  PDF  (762 KB)  ( 93 )
93 软土地区逆作法地铁换乘车站基坑变形特性研究
罗智勇
研究目的:地铁嘉善路车站为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与12号线工程的换乘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场地浅层以淤泥质粉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为主。本文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换乘站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连续墙侧向位移特性、墙顶沉降特性、立柱隆起特性以及周围地面沉降特性,探讨了其发展的规律,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区地铁车站逆作法施工变形特性如下:(1)连续墙侧向位移特性呈中间大、两侧小的趋势,最大水平位移始终出现在距离开挖面上几米的位置。最大位移量和开挖深度的比值约为0.18%。(2)连续墙墙顶竖向变形均以沉降变形为主,且绝大部分沉降变形发生第二层土开挖结束以前,在这个阶段以后,墙顶竖向变形呈波动状态。(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土体以及立柱桩基均呈隆起趋势,在开挖初期隆起量较大。(4)土方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约为开挖深度日的0.13%。研究成果对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价值。
2010 Vol. 27 (12): 93-99 [摘要] ( 2560 ) HTML (1 KB)  PDF  (533 KB)  ( 137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