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2-15
  

  • 全选
    |
    路网研究
  • 蒋忠信, 崔鹏, 王成华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青藏髙原及进藏公路、铁路的特点,提出进藏交通干线减灾选线的6项理论原则:与山系正交, 以髙桥长隧垂直爬上第三地势阶梯;分段展线,尽早脱离河谷上行至髙原面;绕避为主,沿河线路跨河、进洞躲 避山地灾害群;山地灾害坡向分异,沿河线路多经阴坡、少经阳坡;宁高勿低,沿河线路按重灾群灾上界高度定 线;髙原面线路多填少挖,按最佳填方髙度定线。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对比东京、巴黎、伦敦等典型世界城市扩展和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找到我国许多城市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结构不合理,二者都与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规划和发展严重滞后有关。本文呼吁扭转有些城市“先城内地铁后城外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的思想,在重视市内地铁、轻轨规划建设的同时,及早规划和建设市郊铁路及城际铁路。
    研究结论:(1)市郊铁路除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外,更重要作用是支撑城市人口、资源、产业聚集和扩散,引导和支撑城市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与城市发展互相促进;(2)东京、巴黎、伦敦等城市市郊铁路先于地铁出现和发展,线路长度占市域铁路总长的约90%;(3)市郊应尽量通过或伸人市中心,与地铁有机衔接;(4)我国城市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滞后,市郊铁路及城际铁路更滞后;(5)我国有些城市规划单条地铁过长、地铁总量过大,而市郊铁路规划过少,轨道线网结构不合理;(6)我国城市要借鉴巴黎等世界城市特别要借鉴东京的有益经验,抓紧补齐市郊铁路及城际铁路建设的短板。
  • 罗建平, 李钧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线包西线延安北至新丰镇段,是铁路网中“八纵八横”运输主通道“包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目前该既有线路标准低,站后运营设备从简配备及陈旧、落后,已成为“包柳通道”中的“瓶颈”,必须对该 线进行扩能改造。而既有黄陵车站能力非常紧张,站线能力不配套,黄陵车站改建方案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 到该线扩能改造工程的效果,因此,本文就车站改建方案作了综合分析研究。
  • 王李刚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筹划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分析,阐述了城市、地方经济等与轨道项目建设互动共建的关系,以及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投融资与成本控制 等方面的个人认识。
  • 张健儒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南京地铁暗挖隧道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潘明亮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在深圳市繁华商贸区,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单洞双层重叠隧道的主要技术,并就技 术措施运用的目的、作用给予了分析说明。
  • 许国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强调了与环境相协调是铁路发展的生命所在,扼要介绍了轨道振动特性、轨道振动与噪声的评 价指标及其标准,以及轨道减振降噪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对策。
  • 杨广庆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工程实际进行了干振碎石桩处理震动液化地基技术研究。分析了干振碎石桩复合 地基抗液化机理,探讨了干振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桩身、桩间土及复合地基的检测,验证 了干振碎石桩处理震动液化地基的可行性。
  • 邹立华,赵人达,杨治国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铁路桥墩横向抗震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两种抗震加固方法一墩顶隔震加固法和相 邻桥墩组合振动控制加固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推导了其振动及控制方程,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 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响应。
  • 何新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离石髙架桥主桥是采用双塔单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本文结合离石髙架桥主桥的设计情 况,浅析PC部分斜拉桥的桥型特点、受力原理及设计要点。
  • 和民锁,马新安,曹新刚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4 m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是国内首次采用的新型结构,是青載线采用的新技术之 一,其技术含量髙、施工工艺新、施工难度大、在国内尚属首次生产,根据工艺特点和施工要求,施工中预应力 施工工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控制值得推广和研究。
  • 杨鑫炎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大跨度悬索桥施工猫道的抗风安全,通过风洞试验对悬索桥施工猫道进行了动力特性和抗 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没有采取设置抗风索的措施来提髙猶道的抗风稳定性,但仍然具有良好的抗风 稳定能力。
  • 吴为爱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广梅汕铁路梅溪特大桥32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槽型梁采取现场浇注制梁后顶推和现场预 制后采取拖拉就位的施工方案及制作槽型梁的施工工艺,通过该工程实例说明在不便使用架桥机或巨型吊 车架设的铁(公)路挢梁时,均可采用本方法。
  • 宁丽,王东利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板溪三线喇叭口隧道引进新奥法施工技术,采用上下半断面法开挖,变截面液压台车与泵送混凝 土衬砌,全方位多角度地过程控制,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 陈炳祥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渝怀铁路金洞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技术的实施,着重介绍长大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 报技术应用研究的目的、思路、方法、手段、工作原理、实施步骤与判别方法、主要预测预报成果及体会。
  • 靳晓光,刘伟,秦峰,王建华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6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 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 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髙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m、埋深 30. 0 m的I类同岩段髙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 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 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黄敏,陕振岗,张大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铁路电气化架线施工中,在传统钓“低盘髙台”式架线车的作业平台上,设置的是一根小直径滚 柱来支承接触线并使其转向。这是一种“接触线单点支承大转向角度”的架线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使接触 线产生硬弯。针对这一不适应140 km/h以上时速电气化铁路建设对其接触线髙平直度技术要求的问题,提 出一种安装在架线车上的新型架线防硬弯辅助支承装置。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架线设备;防弯技术
  • 刘洋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专业上部安装作业能否一次到位,关键在于其数学模型建立得是否完善科 学,特别是新的装配结构的出现,我们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秦沈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为背 景,详细介绍了采用组合承力索线夹的支柱装配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 陈江波,李伟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京广线既有软横跨接触悬挂抬髙施工过程中,在不加高软横跨支柱髙度前提下,对横向承 力索直吊弦缩短量和横向承力索缩短量进行简化计算,提出了适合现场的具体计算方法。
  • 胡爱民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光缆施工中,光纤接续是最主要的工序。而光纤接续工作是光缆施工中一项技术复杂、工艺要求很 髙、质量标准严格的精细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光纤接续中的主要衰耗,提出了提髙光纤接续质量的方法和 措施,对各种通信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施建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桎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尚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介绍了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1)UPC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2)构件的M—Φ滞回曲线;(3) UPC结构的抗震性能》(4)建议放宽UPC构件应力限制系数。对这种结构的主要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归 纳:即①UPC楼盖结构的特点;②UPC相对PC的主要优缺点;③UPC框架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 李财,郭嘉陵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硅藻精办法土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沥青路面的改性材料,运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在我国尚属试验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对室内试验及试验路的前期观测和现场施工工艺总结,介绍了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特点。
  • 丁宇,陈玉声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用钻机结构性能几十年未变,巳远远不能适应目前钻掘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市场要 求,通过对国内外钻机生产现状的分析,探讨铁路钻探设备的发展方向。
  • 杨建国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94-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换枕、碴本身就是对线路几何状态进行一种破坏性的施工作业,尤其是高速营业线上的高温季节,对 跨区间无缝线路如何组织大型人工换I型混凝土重扰和大机清筛更换I级道碴,确保换枕、换碴后的线路不 胀轨、施工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和列车平稳正点运营是技术关键,文章就换枕、碴组织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 制、安全防范等作了详细介绍。
  • 王紫光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些方面 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国 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窬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践,探索一条适合国有企业改 革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郭毅先,王喜军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质量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的核心,本文认真分析了国内外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并对我 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建议。
  • 彭经枢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的论述了铁路工程竣工文件编制的依据、原则和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等。可 供铁路施工单位有关领导和编制竣工文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张剑青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施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内在需求,本论文分析了实施并购的必要性及其支持条件。
  • 孙继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剖析了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搞好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的应对策略和应 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提条件。
  • 武贯军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索赔管理是是工程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灵活运用菲迪克条款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关乎 施工企业生存发展。本文结合菲迪克条款及作者的项目管理实践,介绍了工程施工索赔的必要性、必然性、合 法动因和工程施工索赔的程序、技巧、注意事项等,对索赔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 性、实用性。
  • 曹玉新,魏庆朝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青藏铁路在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以桥代路的方案,因此桩基础是青藏铁路冻土区桥梁应用最广泛 的基础型式。本文围绕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桩基础的设计与试验工程,对桩基础的基于保护冻土的设计与 工程措施给予比较全面的阐述。本文主要研究冻土区桩基础的合理型式、冻土活动区冻胀力对桩基础的影响 及相应的工程措施、成孔工艺对桩周局部融化和回冻的影响分析、冻土退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及相应工程 措施、冻土区桩基础耐久性设计及相应工程措施等问题。
  • 刘进,邹银生,湛发益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地基弹性变形影响,用能量法对桥墩的稳定性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算例,得出了一些结论。
  • 郑宏波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21(2):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代建制是一种比较先进和成熟的项目法人运作模式。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对政府投资项目积极 推行代建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行的三种管理模式及试行代建制情况。并分析了代建制 在摸索、起步阶段中尚需完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