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 页
期刊介绍
科技信息
期刊查询
投稿须知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留言板
English
ipad移动阅读平台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3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城市轨道工程
枢纽,站场与房建
长大干线:勘察设计
长大干线:工程地质与路基
长大干线:线路与轨道
长大干线:通信信号
信息化技术
技术标准规范研究
工程经济与管理
长大干线:勘察设计
1
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在境外铁路选线方案应用
马彦祥
研究目的:
在境外铁路线路方案比选中,由于受土地私有化、征地拆迁困难、环保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同时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诉求各不相同等,均大大增加了线路方案比选和决策的困难。如何合理地选择线路方案,尽可能在满足各种限制因素条件下均衡各利益相关方诉求,使群体效益最大化成为境外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的一大难题。
研究结论:
(1)针对境外项目特点,建立了包含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可执行效益等多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决策模型;(2)利用多准则妥协排序法进行求解,得出线路方案的比选排序;(3)通过案例分析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结果稳定、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境外铁路线路比选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22 Vol. 39 (4): 1-4 [
摘要
] (
3933
)
HTML
(1 KB)
PDF
(736 KB) (
1908
)
5
行车调车进路隔开在车站咽喉区设计中的运用
曾凤梅
研究目的:
客货共线铁路车站需要办理客运作业及货运作业,其作业种类繁多,作业内容复杂,交叉干扰的因素多,这要求车站进行咽喉区设计时要考虑多项作业同步进行,并保持安全、高效。本文在分析客货共线区段站技术作业内容及过程的基础上,针对行车调车进路隔开的相关规范,探讨车站咽喉区为满足行车、调车同步作业应遵循的几点注意事项,并以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客货共线中间站的咽喉区设计修改过程为实例,分析行车调车进路隔开在车站咽喉区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研究结论:
(1)提出车站咽喉区设计应遵循的具体思路和步骤;(2)通过分析车站办理的列车作业种类,明确需要平行同步的作业,并在咽喉区设置相应的平行进路;(3)通过设计修改实例,可为客货共线铁路车站咽喉区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2 Vol. 39 (4): 5-10 [
摘要
] (
3924
)
HTML
(1 KB)
PDF
(619 KB) (
1886
)
11
热带海洋环境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姚裕春, 陈思孝, 杨佳
研究目的:
热带海洋环境具有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强降雨、强腐蚀、强雷电等特点,在这种条件下修建高速铁路需要解决高温高湿海洋环境桥梁混凝土结构防腐蚀、强台风高腐蚀强雷电条件电气化设备可靠性、强台风强降雨条件下路基边坡有效加固防护以及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本文结合海南环岛高铁建设对热带海洋环境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系统研究。
研究结论:
(1)提出了严重腐蚀环境桥梁灌注桩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桥梁灌注桩和墩台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2)提出了强台风环境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风型整体腕臂系统、强雷电环境接触网悬挂的防雷方法、强腐蚀环境电气化装备的防腐措施;(3)揭示了路基边坡不同防护形式和不同自然森林形态的抗强降雨强台风的防护效果,提出了沿海强台风强降雨条件下路基边坡加固防护形式选择原则;(4)本文研究可为热带海洋环境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2022 Vol. 39 (4): 11-16 [
摘要
] (
3924
)
HTML
(1 KB)
PDF
(1114 KB) (
1945
)
17
波速确定地基承载力方法研究
陈则连, 马元, 李志华
研究目的:
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其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艰险复杂山区、植被茂密的林区等,物探方法更具优势,有的铁路项目采用了以物探为主的综合勘察模式。但工程设计需要岩土承载力等参数,要研究解决物探精细化、定量化及提供岩土参数问题。本文以黏性土为例,拟研究建立一种基于横波波速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新方法,通过研究波速与黏性土标贯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波速与标贯击数的关系式,通过实测横波波速计算获得标贯击数,进而确定地基承载力。
研究结论:
(1)本文研究建立的基于横波波速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模式准确可靠,在缺少钻探孔的地段是获得地基承载力的有效方法;(2)本文方法在不同地区应结合实地数据加以分析,不可直接套用;(3)地层变化较大的地区不适用本文方法,建议采用常规方法为主;(4)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地层结构较简单的山区勘察,精度能够满足铁路初步设计的需求。
2022 Vol. 39 (4): 17-19 [
摘要
] (
3224
)
HTML
(1 KB)
PDF
(422 KB) (
1928
)
长大干线:工程地质与路基
20
瓤打曲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参数研究
苗晓岐
研究目的:
瓤打曲泥石流沟位于藏东南复杂艰险山区,规划中的西藏某铁路建设跨越瓤打曲泥石流沟,研究该泥石流暴雨洪峰及冰崩涌浪作用下泥石流运动特征及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总量、一次最大堆积厚度、泥石流整体及块石冲击力等参数,从而为工程设置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
(1)瓤打曲泥石流具备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条件;(2)当冰川退缩至大于15°的冰川陡峭区容易发生冰崩涌浪,可能形成“冰崩涌浪-冰湖溢流-洪水-泥石流”的灾害链;(3)综合研究了瓤打曲暴雨泥石流及冰崩涌浪产生的泥石流两种工况下泥石流的容重、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泥石流整体冲击力、块石冲击力、一次总量和一次最大堆积厚度等工程设置需要的参数;(4)本文研究可为藏东南峡谷区冰崩涌浪产生的泥石流运动参数的分析计算提供借鉴。
2022 Vol. 39 (4): 20-25 [
摘要
] (
3906
)
HTML
(1 KB)
PDF
(659 KB) (
1883
)
26
超短桩处理无砟轨道深厚含砾黏土试验研究
王祥
研究目的:
硬塑含砾黏土属于中等压缩性黏土,深厚含砾黏土作为无砟轨道地基,其稳定性没有问题,但是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研究成果不多。按照传统观念,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地基遇到类似土时最大处理深度达到30 m,地基处理的费用较高,能否采用短桩等较轻的处理措施来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值得研究。本文拟通过超短桩处理深厚含砾黏土地基的现场原位试验,确定地基的沉降、深层沉降、侧向位移、土压力等变化规律,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深厚含砾黏土地基处理积累经验。
研究结论:
(1)含砾黏土地基厚度26 m、路堤填高7 m,采用6 m的超短桩处理,可以在填筑到位后满足无砟轨道工后沉降的要求,采用短桩等相对较弱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优化高速铁路中等压缩土地基处理方案意义巨大;(2)深厚含砾黏土地基的总沉降量较小,最大约为8.7 cm,其地基的沉降具有快速收敛的规律,填筑完成时发生的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达到84.7%~86.4%,对控制工后沉降非常有利;(3)含砾黏土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荷载稳定后桩土应力比平均值为2.9,地基土体承担了约80%的土压力;(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中等压缩性土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相关规范的编制积累数据。
2022 Vol. 39 (4): 26-30 [
摘要
] (
3938
)
HTML
(1 KB)
PDF
(445 KB) (
1899
)
31
冻措曲冰湖溃决对铁路车站影响评价
李俊青
研究目的:
拟建某藏东南铁路洛隆车站位于冻措曲泥石流沟下游,上游源头处发育一较大冰湖,冰湖溃决对下游洛隆车站工程设置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多期遥感解译、现场调查、经验公式等方法分析计算冰湖全溃的流量、流速,评价冰湖溃决叠加百年一遇泥石流工况下路基和桥梁方案的安全性。
研究结论:
(1) 经对比分析,Costa J E经验公式更加适用冰湖溃决流量的计算;(2)冻措曲主沟为轻度易发泥石流沟,并处于衰退~停歇期;支沟易发性为轻度易发~中度易发,具备暴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潜在危害大,冻措曲冰湖堰塞湖风险等级为Ⅰ级;(3)极端工况条件下采用桥梁方案过流能力优于路基方案,推荐洛隆车站采用桥梁方案;(4)建议加强洛隆车站监测预警及沿河道侧防冲刷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5)本研究结果对洛隆车站工程设置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铁路合理选线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39 (4): 31-37 [
摘要
] (
3910
)
HTML
(1 KB)
PDF
(758 KB) (
1889
)
38
岩溶漏浆对灌注桩完整性的影响研究
常聚友, 曹强, 赵钟, 易红宏, 刘飞, 常超
研究目的: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19)的4.4.6条文说明:反射波法检测端承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应为反向特征,可现场检测端承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多为正向特征少为反向特征;以及石灰岩地区施工灌注桩的岩溶漏浆,导致浪费混凝土还影响桩的完整性, 由此就反射波法检测端承桩的桩底反射信号特征,以及如何控制岩溶漏浆浪费混凝土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
(1)端承桩机械成孔施工桩端岩石面粗糙不平且残留少量沉渣,形成平均厚度约50 mm的低阻抗沉渣混凝土,使桩底反射信号呈正向特征,只有少数桩端岩层强度大于桩混凝土强度的人工挖孔桩,桩底清扫干净且无水,其灌注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呈反向特征;(2)端承桩施工岩溶漏浆且浪费混凝土,还引起桩严重离析,返工费时又费料,可改设永久双笼或永久钢护筒灌注桩施工;(3)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公路等领域在岩溶地区施工灌注桩提供参考。
2022 Vol. 39 (4): 38-42 [
摘要
] (
2153
)
HTML
(1 KB)
PDF
(756 KB) (
1898
)
长大干线:线路与轨道
43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米轨距桥枕结构设计与计算
田春香, 王平, 柯文华, 熊维
研究目的:
基于相关规范,分析1 000 mm米轨距桥枕在列车轴重以及脱轨荷载下的弯矩,确定桥枕的荷载设计弯矩,对桥枕不同的使用状态进行检算。依据轨枕外形尺寸和配筋,计算分析轨下及枕中截面承载力弯矩及静载试验值等,为轨枕试验提供依据,确定满足极限状态法要求的米轨距桥枕的基本设计方法。
研究结论:
(1)桥枕设计应考虑脱轨荷载的影响;(2)根据轨枕计算方法,计算了桥枕的荷载弯矩,确定了设计的米轨距桥枕的承载力弯矩和试验荷载值;(3)计算结果表明,桥枕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及疲劳极限状态检算均满足要求;(4)轨枕静载试验及疲劳试验表明,轨枕符合正负弯矩试验的要求和抗疲劳要求;(5)计算与试验表明,设计的米轨距桥枕可满足项目的使用要求;(6)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米轨铁路项目桥枕的设计。
2022 Vol. 39 (4): 43-47 [
摘要
] (
2265
)
HTML
(1 KB)
PDF
(610 KB) (
1902
)
48
跨海铁路大桥长联大跨度连续梁无缝线路研究
张建, 刘俊颖, 李大成
研究目的:
以某跨海铁路大桥长联、大跨度连续梁桥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开展研究,提出(60+37×80+60)m连续梁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铺设方案、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方案,分析列车运行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的动力特性,提出养护维修建议。
研究结论:
(1)在(60+37×80+60)m连续梁桥上,采用常阻力扣件或小阻力扣件时必须设置伸缩调节器;(2)列车以350 m/h通过主桥区域时,轨道和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指标和车辆行驶特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3)在钢轨伸缩调节器影响区域内,轮轨的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均明显增大;(4)结合地震、风浪等偶然荷载因素,建议选用超大量程的伸缩调节器和梁端伸缩装置,加强混凝土连续梁伸缩调节区域轨道状态的在线监测与科学维护;(5)该研究结论可为长联大跨度连续梁无缝线路设计与建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2 Vol. 39 (4): 48-53 [
摘要
] (
2899
)
HTML
(1 KB)
PDF
(513 KB) (
1887
)
长大干线:通信信号
54
CTCS-2与英标信号显示结合的方案研究
张敏慧, 冯梅
研究目的:
英标信号显示,除了机构外形尺寸与我国不同外,显示制式、显示灯光、表示器以及灯光和表示器组合、分歧道岔前显示序列等也与我国不同,在CTCS-2列控系统走出国门、要求与英标显示结合时,需要在充分发挥CTCS-2列控系统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与英标显示中有关显示制式、显示灯光、路口显示序列等的结合设计方法。
研究结论:
(1)CTCS-2级列控与英标显示的结合方法包括:应选择英标四显示色灯信号机;根据地面码序一致性、获得前方经道岔侧向进路的时机不晚于CTCS-2或尽量不让CTCS-2级列控系统出现不必要制动为原则选择路口显示序列;应适配性调整CTCS-2级列控系统地面码序设置,采用在特定条件下译出特定低频码、对特定低频码进行区段占用锁频的处理方式进行接近控制;可根据道岔侧向进路限速分别采用MAY-FA4和MAR显示序列;(2)本研究结论可为CTCS-2走出国门、与英标信号显示结合当地化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2 Vol. 39 (4): 54-58 [
摘要
] (
3966
)
HTML
(1 KB)
PDF
(398 KB) (
1895
)
59
CTCS-2信号系统下城际铁路折返能力研究
潘琢, 崔衍渠, 谭彬, 刘永欣, 任冲
研究目的: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立折列车的折返能力及到发线数量的规定已经不适用于地下敷设为主的大湾区城际铁路,为控制车站规模且最大程度发挥折返能力,亟需研究集约化配线下的高效率折返方式。本文对折返作业流程、各项时间参数标定、作业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梳理,通过图解法得出多股道交替折返能力的计算原理,可用于指导运营方案及车站规模控制。
研究结论:
(1)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不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对应的接、发车间隔均为4.23 min,折返能力为14对/h,与换端时间无关,仅与占用咽喉区时间有关;(2)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 min换端时间,相应的发车间隔就增加0.5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3)站后双停车线交替折返时,换端时间每增加2 min,接、发车间隔增加1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行车组织设计与车站配线规模控制。
2022 Vol. 39 (4): 59-66 [
摘要
] (
2788
)
HTML
(1 KB)
PDF
(1225 KB) (
1948
)
枢纽,站场与房建
67
地下高铁站规模及站型研究
刘烈锋
研究目的:
地下高铁站数量逐年增加,此类车站用地紧张、施工风险大、投资高,以铁路中间站为主,其站型和规模的确定对车站使用功能和投资效益极为重要。分析不同站型和规模地下高铁站的车站通过能力、到发线数目对车站功能的适应性、地下站站型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在满足地下站作业类型、符合车站远期办理作业数量的前提下,地下高铁站不同规模及站型的特点,解决地下高铁站站型选择问题。
研究结论:
(1)岛式站和侧式站虽然规模和投资小,但不具备越行等条件,多用于轨道交通,不适用国铁线路;(2)两台夹四线站型规模和投资较小,适宜每天办理列车对数小于34对,且以停站通过列车为主的车站;(3)双岛四线站型适宜远期每天办理列车作业对数在34~69对之间的车站,可适应于各作业类型均占一定比例的地下中间站;(4)两台六线车站占地面积和工程投资大,径路相对灵活,适用于办理列车折返、始发终到、越行等作业类型多,每天办理列车作业数量69~104对的车站;(5)当车站办理列车对数大于104对或有多线引入中间车站时,到发线数目和站型选择可参照以上数据;(6)本研究对处于设计阶段的地下中心城区高铁站、机场高铁站、景区高铁站规模和站型的确定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2022 Vol. 39 (4): 67-70 [
摘要
] (
3877
)
HTML
(1 KB)
PDF
(586 KB) (
1910
)
71
地铁车站型钢混凝土承台转换梁受剪性能研究
王博
研究目的:
地铁车站与城市桥梁形成的合建体结构受力复杂,为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双槽钢型钢混凝土承台转换梁结构形式。为探究该类转换梁的受剪性能,对3根钢筋混凝土及5根双槽钢型钢混凝土的承台转换梁试件进行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观察试件受剪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取转换梁抗剪性能指标,分析剪跨比及配钢率对转换梁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论:
(1)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承台转换梁支座与加载点处连线附近形成主斜裂缝,发生典型的剪切斜压破坏;(2)减小剪跨比可以有效提高承台转换梁的承载力,但试件的脆性破坏则越来越严重;与钢筋混凝土相比,在配钢率及剪跨比相同的情况下,设置双槽钢型钢试件承载力最大增幅约为111.8%;(3)增加配钢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中承载力最大增幅约为6.87%;(4)地铁车站与城市桥梁合建体结构中采用双槽钢型钢混凝土承台转换梁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能优势,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2 Vol. 39 (4): 71-76 [
摘要
] (
3876
)
HTML
(1 KB)
PDF
(1021 KB) (
1866
)
信息化技术
77
海外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朱欣
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海外铁路项目信息化程度较低、工程管理平台应用深度不足的问题,重点研究基于MRDBS,实现核心组织业务功能/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搭建一个横跨业主方和DB承包商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多方相互协作联通的生态圈,全面管控项目工程数据,实现参建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
研究结论:
(1)基于MRDBS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覆盖,打造了统一项目信息管理和沟通平台;(2)结合公有云部署和微服务架构搭建SaaS应用系统,增强系统稳定、高度可重用的优势;(3)利用基于MRDBS的微服务项目管理平台,数字化存储过程重要文件,实现工程数据监控、归档、追踪等全面高效的管控,打造完整的客户服务协同体系;(4)本研究成果可为海外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2022 Vol. 39 (4): 77-83 [
摘要
] (
3862
)
HTML
(1 KB)
PDF
(1189 KB) (
1985
)
城市轨道工程
84
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地质特征与应对措施
赵福玉, 刘伟, 张旭, 和佳良, 杨文辉
研究目的:
昆明盆地地质特征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影响很大。鉴于勘察范围有限,目前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多局限在点上,而针对昆明盆地各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性、对比性分析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各区域地质特征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期为相关工程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
(1)通过对4号线沿线地质条件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昆明盆地各微地貌区域的地质特征差异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结合工程方案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施工方案、围护结构及降排水、岩溶和地基处理、基坑抗浮和抗渗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3)本文研究对认识昆明盆地各区域的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昆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2022 Vol. 39 (4): 84-88 [
摘要
] (
2838
)
HTML
(1 KB)
PDF
(930 KB) (
1975
)
89
城市轨道交通防洪工程建设思路探讨
曾国保, 王聪, 姚建华
研究目的: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洪涝灾害频发,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研究越发迫切。本文通过识别轨道交通工程易受洪涝侵袭的薄弱环节,从总图布置、阻水及防淹、排水设施、水位监测及报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防洪工程建设思路。
研究结论:
(1)轨道交通防洪工程应结合城市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2)轨道交通工程线站位方案要将防洪需求纳入研究;(3)低洼区域隧道洞口和下沉广场应设置阻水挡水设施,并考虑足够能力的排水设施;(4)应配置洪涝灾情监测报警设施,为乘客和运营中心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5)本文研究可为轨道交通工程防洪建设提供指导。
2022 Vol. 39 (4): 89-94 [
摘要
] (
3903
)
HTML
(1 KB)
PDF
(2087 KB) (
1931
)
技术标准规范研究
95
中国地铁标准在巴基斯坦的适应性分析
孙海富, 朱万方
研究目的:
中国地铁标准“走出去”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结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人文及自然条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各个阶段工作的顺利推进,满足工程建设运营的需要。本文结合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对中国地铁标准适应性调整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归纳,以期指导境外地铁项目设计。
研究结论:
(1)中国地铁技术标准应与项目所在国的地铁技术标准融合使用;(2)线路方案选择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空间,重视环境保护的影响;(3)土建设施优先由当地承包商完成,机电系统可进行国际采购;(4)桥梁及车站建筑等结构工程应注重景观及文化元素设计;(5)境外铁路项目应高度重视接口工程的技术管理;(6)本文研究对中国地铁标准“走出去”具有指导作用。
2022 Vol. 39 (4): 95-98 [
摘要
] (
3079
)
HTML
(1 KB)
PDF
(363 KB) (
1898
)
工程经济与管理
99
工程非完美现象分析与项目管控启示
伍军
研究目的:
中国的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工程造价偏低、工期超紧、工程实践复杂等非完美现象贯穿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相关研究现状,为研究寻找理论上的借鉴。归纳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非完美现象,辨析非完美现象产生的根源,理清工程项目管控的基本前提,得到项目管控的有关启示,为非完美情景下项目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管控提供指导思想。
研究结论:
(1)项目管控需要基于“非完美”的事实,项目管控需在条件有限、理性有限、能力有限基础上,通过有限管控,实现有限目标;(2)项目管控永远在追求完美,控制非完美现象是实施管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通过管控能力的提升来进行最大可能程度的控制;(3)项目有效管控能力提升需要运用“非完美”,引导激发增长管控潜能,提升管控的性价比;(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工程项目的管控。
2022 Vol. 39 (4): 99-106 [
摘要
] (
2259
)
HTML
(1 KB)
PDF
(581 KB) (
1883
)
版权所有 © 2014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38223号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