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1-15
  

  • 全选
    |
    路网研究
  • 郑启浦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铁路建设在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当前我国港口城市铁路建设的动 态和模式进行论述,并对当前港口城市建设铁路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 陈成勤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修建福州、厦门铁路的重大意义,从政治、经济价值和路网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修建此铁路各方案的投资额估算及效益,并认为修建此铁路是适时的。
  • 朱旭初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济南、南京铁路枢纽现状及远景规划与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引入两大枢纽的 关系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跨越黄河和长江的桥址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结合两桥 所处位置的实际,提出了按准高速铁路的设计技术标准设计跨越黄河和长江大桥的建议。
  • 王策勋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3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铁路枢纽建设的经验,并提出当前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对枢纽 建设,在不同的情况下,车站、线路以及有关铁路设施的设计方案,分项进行了论述。经过运营检 验,这些设计为新建、改建铁路枢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内还阐述了当前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意 义。
  • 江 宏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越恢复铁路通车,促使东南亚诸国迫切要求与中国直接沟通铁路运输。新亚欧大陆桥向 西延伸,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诸国的交往与合作。本文对沟通中国与亚洲南部许多国家的铁路运 输作了分析与探讨,并建议列为国家近期铁路建设发展的重点。
  •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说明利用高级语言编程计算平面资料及里程点坐标,形成结果文件,并利用AutoCAD 软件从结果文件中读取自动绘图数据,绘出只有线型的线路平面图,并从里程点作法线,用鼠标捕 捉法线与股道的交点,一次得到一个里程点对应的几个股道的线间距。因此,对于计算点多及复杂 曲线地段有很大方便。
  • 王文瑜  芦秀英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工程地质角度对岩石的微观动力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就工程中岩石的命名 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以期引起注意和进一步的研究。
  • 孙继平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Fox pro 2. 5编写了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强的高等级公路压实度管理软件, 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达到了省时、节工,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和文明生产。
  • 吴连海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甜水套子海堤复杂的水文状态、设计高水位、波浪要素进行分析,选定了适宜的横断 面型式,通过计算,确定外海侧栅栏板等不同形式分段及内侧与外侧不同的坡面防护措施和地基 处理加固措施,对公路海中路堤的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 龙国英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软土路基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选择工程造价作为目标函数。将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 方法组合成七种方案,用户可任意挑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案进行比选。首先进行稳定分析,然后进行沉降 计算,如果其中有一项不满足要求时,则自动舍弃该方案。对于长大的地层变化较大的工点,软件自动将其分 段(最多可分5级)进行比较,然后,综合起来,按造价的高低,顺次输出可行方案供用户决策。为了提高计算速 度,软件还使用了多种优化追踪技术。
  • 张林光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7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卫运河特大桥斜拉式混凝土连续桁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对复杂预应力结构的 孔道成孔方法、钢铰线张拉顺序的确定、张拉力控制方法、孔道压浆工艺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 预应力施工中有关施工计算的方法,并对卫运河桥桁梁结构施工进行了简要介绍。
  • 李 涛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柏河特大桥为主跨160 m 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同类桥梁最大跨度。本文简要 介绍了该桥的结构特点,以及在施工、运营、地震等状况下的结构设计与计算,还给出了几项应用于该桥设计 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试验结果。
  • 朱庆禄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计算铺轨架桥工期的方法,将一些因素数量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 邹立中  周 璞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前苏联运输工程部一位局长н.м.柯洛柯洛夫的遗作编译而成,主要介绍苏联 专家在解放初期援助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和长江上修建桥梁的一些情况,文中还披露了关于武汉长 江大桥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柱基础方案的背景材料。
  • 蒋忠信   秦小林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97-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喀斯特地貌学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对位于云贵高原的南昆铁路4个典型地貌 区的8座施工中的隧道,预测了其进一步施工中可能遭遇溶洞的地段、规模和形态。现8座隧道均 已竣工。施工实践表明,除1座隧道,对其余7座隧道的溶洞预测都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从而为隐 伏溶洞的预测积累了经验。
  • 王守仁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07-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对隧道工程的实践和学习的重要著作,对正确贯彻新奥法提出自己 的见解,对隧道工作者有重要意义。
  • 刘 慧  冯叔瑜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分形几何及损伤力学的有关原理,提出了爆破破碎的分形损伤模型,并在此基础 上建立了爆破破碎的块度预测模型。现场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 娄德兰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峒室微差爆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工程实践的归纳分析,提出实现峒室微 差爆破的一些计算方法。
  • 金人夔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27-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一座突然倾斜的新建十八层楼的抢险爆破的设计与施工,其经验对工程抢险有 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 许广立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3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架桥机横移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意见,研制出新型更适用的架 桥机。
  • 魏举田  贾运宽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39-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对铁路单线隧道无轨运输装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 探索性思路和建设性意见,以供现场参考。
  • 曾飞轮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47-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的空调通风设计,对地铁的通风、排烟及风机设置配备等问题做了详细 的探讨,可供实际设计所借鉴。
  • 巩 云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52-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在编制南方某城的轻轨可研报告过程中,比较了国内现有或正修建的几条地铁,分析 它们采用不同的环控制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另一种的环控制式“开式空气幕系统”。
  • 姜昌沿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57-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同步光缆线路系统中继距离设计时的受限因素及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衰耗受限或色散受限一个简化确定方法。
  • 赵 朋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6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我国铁路通信音频特性实情,对引进日本MS371A通信仪表进行分析,提出了具 体的应用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 沈 群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68-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目前日渐兴起的网架结构候车大厅的施工方式,并对阶梯形满堂红脚手架拼装 法做了详细介绍。
  • 周心培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72-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州地铁设计和施工中大量采用了人工挖桩作基坑围护。本文根据广州的实践简要介绍 挖孔桩围护结构的类型、设计方法和施工步骤,并根据笔者的体会提出若干建议。
  • 王克诚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77-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TDW- 2× 500卧式千斤顶的使用现状做了系统分析,提供了对这一常用设备的改 进意见,对现场施工有借鉴意义。
  • 吴明友
    铁道工程学报. 1997, 14(1): 179-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实践经验,分析现阶段监理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全面推行监理制 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统一认识、规范建筑市场等。